被遺忘的小車站:內獅車站

內獅車站,南迴鐵路西側,僅有區間車停靠的迷你小車站。不僅幾乎沒有乘客、沒有站務人員、還有猶如荒廢的站體、連車站也身在荒郊野外。猶記20多年前,第一次搭普通車經過這個車站,驚訝這車站的荒蕪,我身在何處?這裡是台灣嗎?怎麼會有這個車站?而這份相同的好奇,在爾後每次搭火車經過時都會浮現。直到2022年,我才真切的騎摩托車,解鎖自己心裡面存在20多年的好奇。

內獅車站,原為簡易車站,後降等為招呼站,每日各2班次區間車停靠,往返枋寮與台東間,平均上下車人數不足1人/每日,為台鐵戴客量最低的車站。內獅車站,位於恆春半島,行政區為枋山鄉加祿村,因鄰近獅子鄉內獅村而得名。

南迴鐵路電氣化前的內獅車站,我想住台北市的人,大概很難想像,台灣竟有這樣車站。
南迴鐵路電氣化前的內獅車站,我想住台北市的人,大概很難想像,台灣竟有這樣車站。

內獅村為排灣族小聚落,儘管距離車站不遠,但主要聚落,卻在內獅車站鐵軌的另一側(靠近山的一側)。內獅車站如果是為內獅村而建,感覺當年車站似乎蓋錯邊,不過也因內獅車站面向海,更為接近屏鵝公路(台1線)。就觀光客前往,其實是挺方便的。

內獅車站,其實很接近台1線屏鵝公路,但只差了100-200公尺,視野景觀就完全不一樣。
內獅車站,其實很接近台1線屏鵝公路,但只差了100-200公尺,視野景觀就完全不一樣。

內獅車站,儘管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但從屏鵝公路轉進去,卻僅需100公尺。對前往墾丁遊玩的觀光客而言,內獅車站可謂順路經過,沒有抵達難度。只不過,內獅車站附近並無明顯指標,屏鵝公路又有許多類似產業道路。因此,抵達內獅車站關鍵,在必須知道從哪條道路轉進去。比較一般性的做法,就是循著google map導航即可。

內獅車站多數時候,沒有人、沒有車
內獅車站多數時候,沒有人、沒有車

內獅車站,只能以家徒四壁形容,但卻曾有一個極美麗的月台。月台上中國傳統宮殿式的迴廊遮棚,屹立在猶如深山荒野中。這也是當我第一次抵達時,對這個車站印象如此深刻的原因。不過由於南迴鐵路的電氣化工程,南迴鐵路上每一個車站月台都重新被整修。內獅車站的舊月台已遭廢棄,取而代之的是在單線鐵軌的另一側,重新蓋了新月台。

對面月台,是舊的內獅站月台,中國式宮殿的迴廊建築,很美麗,但目前已廢棄,用鐵欄杆封起來無法進入。
對面月台,是舊的內獅站月台,中國式宮殿的迴廊建築,很美麗,但目前已廢棄,用鐵欄杆封起來無法進入。
內獅車站新月台,在舊月台的對面。由於是無人管理車站,在月台上晃必須注意自身安全,列車會快速通過。
內獅車站新月台,在舊月台的對面。由於是無人管理車站,在月台上晃必須注意自身安全,列車會快速通過。

目前,新、舊兩個月台,將鐵道包夾在中間,但舊月台已用欄杆圍起來,無法進入,我們僅能在新月台上走走晃晃。但因為內獅車站無人管理,在月台上行走,還是要注意快速通過的列車。其實我們看到內獅車站的新、舊月台,可以輕易感受到失誤設計。舊月台竟跑到車站的另一側,讓乘客必須穿越鐵道而過。而新月台雖然蓋對邊了,不過每天平均不到1個人次的乘客,車站也無會車功能。我個人覺得,其實無須再投入資源蓋一個月台,直接廢站較為符合經濟效益。

枋山、內獅、加祿,南迴鐵路西段的3個小車站,是我這一天旅程的重點,彼此距離不遠。
枋山、內獅、加祿,南迴鐵路西段的3個小車站,是我這一天旅程的重點,彼此距離不遠。
鐵路電氣化讓南迴鐵路更快速、方便,但也許有些人跟我一樣,感覺豎起來的電線杆,總與景緻不搭,並對原本清爽乾淨的天際線念念不忘。
鐵路電氣化讓南迴鐵路更快速、方便,但也許有些人跟我一樣,感覺豎起來的電線杆,總與景緻不搭,並對原本清爽乾淨的天際線念念不忘。

內獅車站,因為電氣化過程,稍微整修,從車站出來到月台間,也新建了一條走道。當年車站附近宛如廢墟的雜草,也被清除。不過目前整個車站,如果不說還在營運,第一次抵達的朋友,也會以為這是一個廢棄車站。車站不僅家徒四壁,內外也沒門窗,好似一棟未完成的建築。

內獅車站蓋了一條走道通到月台,這是電氣化蓋新月台時一併興建的。
內獅車站蓋了一條走道通到月台,這是電氣化蓋新月台時一併興建的。
內獅車站荒蕪,連大門、窗戶都沒裝,有很棒的通風
內獅車站荒蕪,連大門、窗戶都沒裝,有很棒的通風
內獅車站全貌
內獅車站全貌


相關連結

有軍事氣息的「最大小站」:加祿車站與嘉和遮體

國境之南:枋山車站

台灣最美鐵路意象:南迴鐵路景點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