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AI金融個人化的幾個課題

進行理財投資,面對繁複多變的經濟金融環境,常令人昏頭轉向。每個人的風險偏好程度不一,年齡性別家庭職場不同,對資金進退之承受能量差異,未必能尋得最適合一己之投資模式。總覺得如果能有人代為指引操盤,導向賺錢獲利之路,是最為方便簡捷之路。

迷惘之下,有時胡亂問人,企求明牌,仰賴理財顧問指引,或操盤手代為處理。然而,畢竟國內外金融市場多元,每位理財顧問與操盤手之經驗不一,操作績效高低互見,有時令人不知何所遵從。對於理財指點迷津者的需求,隨著人工智慧(AI)出現,似乎為個人金融抉擇之路,拓展了相當的選擇參考之空間,滿足部分人的期望。此模式有其優勢,亦有待慮之處,對專業人士發展空間,以及市場趨勢的影響,有想像空間。

■AI投資模型仍有賴個人評估風險

AI具備一般個人欠缺之優勢,擁有相當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可迅速收集大量經濟金融數據和訊息,未來或可分析情勢,估算風險,研判國內外各金融工具之可能走勢。進而可把投資者分成不同類型,針對個人屬性建議不同類型客戶可運用之模式,提供各種偏好型態的操作策略建議。當全球資金快速在洲際移動,AI可保持追蹤,隨時提供投資建議,甚至協助投資人即時操作。一個模型的建置,可能須投入相當可觀之經費,不但收集過往廣泛的資訊,並須與新的市場動態保持聯繫,經過分析研判後,設計妥善投資組合,恐非簡單架構即可駕馭,而這也是AI比人腦可以勝出之處。一旦模型建置完善,使用者眾,成本由多人分擔,則每人收費可望降低,使用市場更可推廣。

此運作模式並非毫無顧忌。倘若有朝一日,此種程式面世,省卻個人胡亂投資之時間與成本,但不意味著個人完全不必動腦筋。AI模型僅是提供建議,投資風險仍需自行承擔。在模型建置過程中,極可能有技術漏洞,全靠歷史數據並未能完全涵蓋金融環境各種情勢走向,難以正確捕捉未來可能情境,若客戶過度依賴之,可能誤導。電腦中間運算過程繁複,能否解釋其推導出來的投資策略,能否讓客戶予以瞭解,這與模型解釋力以及客戶個人之理解力有關,這也是專業人士可以著力之處。此外,存在一個重要問題是:個人資訊是否將成為AI在多方收納資訊過程中所收集的部分內容,登錄個人財務進出交易,此乃涉及隱私權保護,恐是一項重要的議題,除非此平台只提供建議,不作操作平台。

■金融人員要學習與AI共存互補

AI對金融人員的挑戰,則是業界不能不面對的課題。如何在金融科技進步的浪潮中作出加值的服務,提升自身的貢獻,與進步的科技攜手共進,乃是無可避免的趨勢。首先提昇自身的金融科技水準,與AI和平共存,進而相輔相成,甚至能夠有效指出某些模型的缺失罅隙,降低科技漏洞的危害,協助模式之改善,則是幸矣!

有朝一日,此投資模型推出,那麼金融市場會不會產生某些行為模式的改變?原本在股市盲從地跟進跟出的人們,是否會轉成較為穩定,而非情緒化的買進賣出,有助金融市場穩定?如果使用此模式者眾,是否眾人多跟從同樣模型的建議,同步購買或售出某股票,反而增加短期的波動性?是否長短期表現有別,短期較為波動,長期轉而穩定?預料未來此市場的競爭性應會頗高,電腦模式的開發不會定於一尊,在市場競爭中各顯特性,運作情況有別。未來市場行為如何變化,尚待進一步觀察。

以上乃是由一般使用者角度推想,有賴完整建置的模型;至若瞭解AI運算邏輯者,亦可自行應用工具設計出最適自己的投資模式。金融市場瞬息萬變,科技進步風馳電掣。今日所設想的情境,或許如是發生,或許以不同面貌呈現。智慧型理財的夢想,在你我心中編織,在天地間探路,在時間中解答。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金管會明年金檢 聚焦三重點
衍生性商品成交確認平台明年上線
大宇資業外補 11月每股賺13.4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