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數據告訴我們 現代籃球和喬丹時代有多不相同
文╱STeam
喬丹(Michael Jordan)紀錄片的熱映,讓不少資深球迷再次回味當年,不過也讓誰才是「史上最強(GOAT)」的爭議,再度在網路上掀起論戰,無論是支持喬丹或詹姆士(LeBron James),唯一不可否認的是,籃球風貌已經隨著時代演進而有所不同。
ESPN近期就特別提出許多關鍵性的數據,呈現出現代籃球和喬丹時代的籃球有多不相同,這恐怕比爭論誰是史上最強更有意義的多。
首先,就是薪資結構的改變,在喬丹那個年代,長人的身價明顯優於後衛,在1997-98賽季,聯盟前10高薪的球員中,有8個都是中鋒,但是在2019-20賽季,聯盟前20高薪的球員中,竟然沒有半個中鋒,而聯盟前五高薪的球員全部都是控球後衛。
在更強調速度和外線的現代,比賽樣貌也截然不同,在2004-05賽季,平均每場賽事有18.5次擋拆,但到了這個賽季,已經大幅成長至41.8次。相對地,低位單打次數從當年的22.7次銳減至10.6次。
於是,越來越多長人跑出去丟三分球,本季聯盟最高薪的長人洛夫(Kevin Love),平均每36分鐘會在外線出手7.9次,這比米勒(Reggie Miller,6.5次)、艾倫(Ray Allen,7.8次)的生涯數據都還高。
在後衛主導下,比賽節奏也明顯加快許多,今年賽季黃蜂隊平均每場持球96.2次,在聯盟位居倒數第一,但是1997-98賽季的塞爾提克,則是以94.9次在聯盟稱冠。
隨著更多擋拆和外線的出現,各隊進攻範圍也呈現相當明顯的轉變,下面這張圖左是喬丹時代的比賽投籃熱區,而右圖則是現代,不難發現中距離投籃已經幾乎被各隊棄之如敝屣。
The mid-range game is a lost art in today's NBA.
Here are seven ways the league has changed since MJ's Bulls: https://t.co/nPJD8z4mVc (via @kirkgoldsberry) pic.twitter.com/gMAwisHCZY— ESPN (@espn) May 1, 2020
籃球比賽樣貌的改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每個時代都呈現出籃球特有的一面,也孕育出風格迥異的英雄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