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殘留超標40倍! 魚吃下肚恐引發急性腎衰竭
全台七大重點整治河川,2021年,北港溪、二仁溪、老街溪、新虎尾溪等四條河川嚴重汙染長度卻變長,被質疑越治越髒,今年我們再檢視2022年數字,情況有好轉了,數字都有回降下來,但記者實際來到二仁溪的現場,發現潮間帶上的廢五金、電子廢棄物,堆積情況嚴重,用金屬快篩儀檢測,土壤上的銅殘留超標40倍以上,流進河裡面去,將嚴重影響到環境生態。
台南社大副研究員林政翰:「有有有有。」
鏟子一剷下,埋在土裡的廢棄物被翻了出來。
台南社大副研究員林政翰:「電纜線裡面有銅嘛。」
其實根本不用剷,光用肉眼,四散在地的電子廢棄物,清楚可見。
台南社大副研究員林政翰:「這也是類似印刷電路板,就不同形式的。」
台南社區大學人員,帶著我們來到二仁溪汙染最嚴重的地方。
台南社大副研究員林政翰:「這一塊目前是就是我們說廢棄物跟戴奧辛汙染最嚴重的地方,這邊就可以看到不是自然的綠色,是深綠色。」
一大片化學綠,林政翰直覺,這裡有超標的銅殘留。
重金屬快篩儀,驗證他的想法。
台南社大副研究員林政翰:「銅就是16000ppm,一般的土壤就是400ppm。」
超標40倍的銅汙染,不過只是冰山一角。
台南社大副研究員林政翰:「電路板上面它其實有很多的,含有很多的銅,它就會溶出來這樣子,它都整個會滲到我們的土壤裡面,所以這裡的土隨便檢測,它的重金屬都是很可怕的。」
記者王皓宇:「二仁溪流經台南的仁德和歸仁因此而得名,過去三四十年來這邊有許多從事廢五金回收的業者,他們把需要的貴金屬提煉出來之後,就把不要的廢棄物隨意丟棄在河裡,造成大片的污染,因此這裡也有台灣黑龍江的稱號,這幾年來政府大力的整治環境改善許多了,但我們實際來到二仁溪的潮間帶,還是可以看到經年累月的廢五金,都囤積在土壤上面,這對河川汙染將持續造成影響。」
白鷺鷥在河邊休息,時而展翅,濕地傳來蟲鳴,生態多元,水質雖然稱不上清澈,但也不算混濁,很難想像,過去幾十年的二仁溪,長這樣。
台南社大副研究員林政翰:「過去二仁溪就是有,這裡有大量的廢五金,還有廢五金的產業,所以有大量的電子廢棄物,就直接棄置在河畔,颱風天來,雨水沖刷,沒有清走的就會再裸露出來。潮汐來,然後甚至面臨大潮,我在這邊記錄到的,那個水會整個都蓋過我們剛才所走過的那些地方,所以可想而知你就會知道,戴奧辛跟重金屬就一樣,進到我們的水環境當中。」
新聞資料:「這是二仁溪的支流三爺宮溪,溪水顏色變成了黃褐色的濃湯。以前的二仁溪和支流三爺宮溪又黑又毒。」
這裡曾被形容是戴奧辛的故鄉,2001年,前環保署長郝龍斌下令拆除57家非法熔煉業,偷燒廢電纜等不法情事,也因為民間河川巡守活動而收斂,然而多年過去,含有重金屬的廢棄物,卻仍然沒有消失。
台南社大副研究員林政翰:「廢棄物的處理費飆得非常高,他們的調查是有4萬公噸左右,有害加一般的,就要花到14億,再做調查呢,還是要花到8億元。」
1970年代,廢五金業讓二仁溪站上國際貴重金屬市場舞台,同時,所造成的河川汙染,也登上國際版面。
長榮大學河川保育中心主任洪慶宜:「現在在二仁溪大部分的廢五金都是國外進口的,我們台灣那一段時期裡面滿特色的產業,不要的電子廢棄物都送到台灣來做處理,但是我們大概在1992年台灣就已經禁止廢五金進口,但是台灣自己也會產生很多的這種家用的這些電腦這些東西,台灣這幾年的工業還滿發達的,從電子業一直到傳統產業,政府也鼓勵到中國去投資的回來台灣設廠,所以工業還滿發達的,只要工廠有生產,一定會用水,就像有人就會有汙水。」
不只政府介入,當地漁民成立的舢筏協會,也致力縫合二仁溪沉痛的歷史傷痕。
舢筏協會專案管理人陳科亨:「二仁溪其實在還沒汙染之前,其實是生態豐富,然後也是相當多漁產的一個溪流。」
全台七大重點整治河川,2021年,有四處嚴重汙染長度不減反增,被質疑越治越髒,老街溪從0.7公里,增加到1.7公里,北港溪從11.8公里,增加到19.71公里,新虎尾溪從10.8公里增加到13公里,二仁溪從15.7公里,增加到22公里。
舢筏協會專案管理人陳科亨:「南部的溪流最常講的就是荒川型河川,也就是只要是夏天下雨,冬天乾旱,那其實就會影響到二仁溪的水流的狀況,像這幾年沒有颱風,也沒有豪大雨,那就有可能導致說溪流的水源供給,導致一些汙染物可能沒有辦法順利的稀釋或排氮,甚至說可能像這幾年疫情的關係,也有一些工廠設置回到在地台南也有可能。」
長榮大學河川保育中心主任洪慶宜:「最大還是在工業這種廢水的這種控制,其它河川上游都會比較乾淨,從山裡面流出來,但是二仁溪它上游它是養豬業偏多,它的上游是月世界地形,等於說它沒有泉水來作為基流量,所以在這樣的產業跟這種天然的水文下,上游就開始汙染。」
從環境部的資料庫,抓出四條河川最新數據,2022年,嚴重汙染長度,數字都比2021年下降,其中,新虎尾溪汙染長度,減到比2020年低,來到9公里。
崙背礫間接觸曝氣氧化廠長何哲維:「我們這邊處理汙水,主要是處理我們崙背大排,這一條的生活汙水,然後還有我們的畜牧廢水。」
位於雲林縣的新虎尾溪,最大汙染源,來自畜牧廢水。
雲林縣環保局水質保護科長葉增智:「雲林縣算是目前是我們全台灣養豬大縣,就是它實際的登記是158萬頭豬。」
記者王皓宇:「雲林縣是養豬重鎮,每天都會排放大量的廢水,再加上民生汙水,排放進新虎尾溪造成河川的嚴重汙染,我旁邊的崙背大排,沿路蒐集養豬戶以及市區汙水,經過層層的過濾處理,再排放進新虎尾溪,達到減汙效果。」
工作人員:「然後我們就是藉由礫間曝氣氧化槽,來處理我們的汙水。」
簡單來說,廢水來到崙背大排,透過堆疊的大小礫石,當水中汙染物的捕手,攔截下來的汙染物,成為礫石上生物薄膜的食物,最後流放到新虎尾溪的,就是乾淨的水。
雲林縣環保局水質保護科長葉增智:「以前早期就是把這些養豬廢水,當作廢水直接排入大排裡面,但是我們如果把這些廢水資源化,來使用在我們農田,然後來增加它的肥份,還肥於田,也可減少我們河川的一些負荷。」
河川汙染,同時牽涉中央與地方,建設則需要經費,錢誰來給,是整治過程最大痛點,若無法達成共識,汙水也很難再現清澈。
更多 TVBS 報導
銅殘留超標40倍! 魚吃下肚恐引發急性腎衰竭
工廠排放符合標準仍汙染河川? 問題出在「這」
河川廢棄物快篩體檢台灣 八成垃圾集中在「這裡」
工業、垃圾汙染釀河川生態危機 靠復育棲地讓物種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