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相人間】壓不扁的草莓 是職場魯蛇也是夢想巨人的林藝

今年6月,27歲的林藝站上台師大畢業典禮講台,成為母校史上最年輕的畢典講座,她不是來分享成功之道,25分鐘的演講更像是職場血淚告白。生命科學系畢業的女孩,當過老師卻放棄,上過班卻被資遣,她還做過主持人、電視編劇、行銷企劃、賣過直銷……跟許多年輕人一樣,她對自己困惑,對人生迷惘。

夢想跌倒在人生路上,林藝用2萬字報告拆解自己,失敗就再試,喜歡就堅持,找回迷路的自己,還有待實現的巨大夢想。都說這代年輕人是草莓族,但只要找到召喚生命熱情的土壤,她也能長成壓不扁的草莓。

林藝有一份「報告」,叫做「林藝自問自答全集」,新細明體10級字密密麻麻爬滿22頁A4紙,多達2萬544字。裡頭有個巨大表格,像RPG角色扮演遊戲的生存報告,也像醫生問診單,詳列各種職業嘗試後的病灶,從角色感想開始分析,推演出條列式的結論,最後一欄自問:「要繼續嗎?」

【職場狼狽:5年換10份工作,超窩囊,根本是未來大廢物!】

好比當老師,她花了3天思索,實際體驗感想是「不能忍受40年在同個地方上班。」在蘭嶼當老師就好一點了,「我喜歡山、喜歡海,沒事可以出去玩。」那結論呢?「有趣和特別對我非常重要。」要不要繼續?「繼續:與人互動口語表達。放棄:成為體制內老師。」

又好比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體驗感受包括「不快樂,4個月哭3次,很傷形象。」「同事每天在群組罵主管。」「覺得自己窩囊,上班族裝忙,但我想成長。」結論呢?「上班只是領錢耗時間,不代表我是稱職員工。」「不想再上令人痛苦的班。」還要繼續嗎?「死也不。」

寶島淨鄉團今年進駐輔導青年創業的「台大車庫」,一群追夢的人聚在一起,想法天馬行空。右為林藝,她極為儉省,黃色後背包從國小用到現在。
寶島淨鄉團今年進駐輔導青年創業的「台大車庫」,一群追夢的人聚在一起,想法天馬行空。右為林藝,她極為儉省,黃色後背包從國小用到現在。

林藝是寶島淨鄉團創辦人,5年來在台灣各地淨灘,號召逾4,000人參與,媒體稱她「平民英雄」、「未來大人物」,站上TEDxTaipei演講,故事被收錄進高中教科書。就在各種成功標籤貼上身的同時,她的職場生活卻相當狼狽,畢業5年換了10份工作,放棄當老師,到行銷公司上班被資遣,面臨人生最大低潮。

創辦寶島淨鄉團時,她想號召群眾影響這個社會,但事實是,社會卻開始影響她。定期進帳的薪水帶來安全感,是學著迎合社會了,卻無力騰出時間做想做的事。每天上班只等著下班,傍晚5點55分,她就收好東西,下樓,在打卡機旁等呀等,「6點鐘一到,嗶!一秒不拖馬上走。」

寶島淨鄉團成立5年,已進行31場淨灘活動。上月節氣大暑的那天,他們號召了71人頂著豔陽淨灘,清出許多垃圾。
寶島淨鄉團成立5年,已進行31場淨灘活動。上月節氣大暑的那天,他們號召了71人頂著豔陽淨灘,清出許多垃圾。

即使不喜歡上班族生活,林藝仍大受打擊,陷入人生迷惘。面對大眾時,她是寶島淨鄉團創辦人,演講、媒體邀訪持續上門,但轉過身去,她卻是個職場魯蛇。她內心在吶喊:「我在幹嘛!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團糟,我誰也不是,我沒有專業,媒體又整天報導我,我超窩囊,根本是未來大廢物!」

【有夢的人:媽媽為了家庭放棄工作與人生,我不想成為跟她一樣的人。】

再去上班,肯定還是受不了。那就休息一下吧!但失業在家,全世界都關心。鄰居見她問在幹嘛呢?朋友也問接下來呢?去年秋天,她終於崩潰,哭了幾個小時,好友拍拍她:「別急,聽聽內心的聲音,妳是還沒想清楚。」內心聲音並不好聽,她盤點每個經歷,要求自己寫下真實想法,文字不可修飾,光寫1頁,就花了3天。

寶島淨鄉團今年進駐輔導青年創業的「台大車庫」,一群追夢的人聚在一起,想法天馬行空。右為林藝,她極為儉省,黃色後背包從國小用到現在。
寶島淨鄉團今年進駐輔導青年創業的「台大車庫」,一群追夢的人聚在一起,想法天馬行空。右為林藝,她極為儉省,黃色後背包從國小用到現在。

這份「林藝報告」好似一個篩子,她拿自己做質化研究,用不同問題問相同的事,喜歡這工作的哪個部分?不喜歡哪些?持續會怎樣?篩掉了一千種不喜歡,留下來的,或許就是真心喜歡的。她慢慢篩出「自己」,還有這輩子不做會遺憾的事,好比「當外景節目主持人」「有團隊與志同道合的夥伴」「成立環保型社會企業或NGO」「用自己的名字就能活」「成為有影響力的人」……。

林藝出生於1989年,7年級生的末段班,也是常被大人貼標籤的草莓族。中山女高畢業後,她考上師大生命科學系,沒能進理想的台大,她難過得大哭了一場。「我很拚命,認真到了我的極限。課本翻到哪一頁,我閉著眼睛都能記得那一頁的樣子,但還是只考成這樣。」

林藝(中)最快樂的記憶是和爸爸(左)去溪邊玩水,一家人難得出遊,讓她很懷念。右為媽媽。(林藝提供)
林藝(中)最快樂的記憶是和爸爸(左)去溪邊玩水,一家人難得出遊,讓她很懷念。右為媽媽。(林藝提供)

師大也是頂尖學府之一,沒那麼嚴重吧!但這是她學生時代的最大挫折,那時,成績是唯一能證明自己的方式。我們側訪弟弟林罡北,他說,媽媽曾當過老師,過去很要求成績,少一分打一下,後來才好了一些。林藝也記得,國小時有次考65分,媽媽追著她跑,足足打了35下。

跟媽媽感情好嗎?林藝沒有回答。再問,媽媽對自己最大的影響?「完美主義吧!貪小便宜影響也滿大的。我常因貪小便宜,忘記背後重要的是價值,而不是價格。」母親大學畢業後當老師,結婚生子後便辭去工作,成為家庭主婦。林藝說,媽媽過去常會叨唸,她為了家庭放棄工作與人生。聽久了,林藝也有些麻木,卻清楚知道,「我不想成為跟媽媽一樣的人」,台灣傳統女性的樣貌不是她的理想狀態,認命也得自己肯認命,她想成為有夢想的人。

【月花4千:不看電影、不吃大餐,沒有網路吃到飽,花錢娛樂一概拒絕。】

林藝高中時加入生物研究社,起初是嚮往戶外活動,卻愛上大自然和動植物,決定往生物領域發展。大四那年,她到成功高中實習,口沫橫飛上完課、苦口婆心宣導愛地球,課末,學生問她:「老師,那妳有沒有做過什麼事?」林藝楞住,發現自己什麼都沒做過,成了空口說屁話的大人。

5年前,她和夥伴創辦「寶島淨鄉團」,開始在台灣各地淨灘。她們曾看到寄居蟹以垃圾為家,曾在淡水沙崙撿到58根針筒,飲料罐、塑膠袋、保麗龍、輪胎更是家常便飯。今年2月,到台南黃金海岸淨灘,62人淨灘約1個半小時,竟收集到5,616根菸蒂,連團員都嚇到了。

  1. 寶島淨鄉團喜歡創意愛地球,每次淨灘都有服裝顏色主題,還曾把撿拾到的垃圾分色整理,看起來就像是裝置藝術。(取自寶島淨鄉團臉書)
    寶島淨鄉團喜歡創意愛地球,每次淨灘都有服裝顏色主題,還曾把撿拾到的垃圾分色整理,看起來就像是裝置藝術。(取自寶島淨鄉團臉書)
  2. 寶島淨鄉團喜歡創意愛地球,每次淨灘都有服裝顏色主題,還曾把撿拾到的垃圾分色整理,看起來就像是裝置藝術。(取自寶島淨鄉團臉書)
    寶島淨鄉團喜歡創意愛地球,每次淨灘都有服裝顏色主題,還曾把撿拾到的垃圾分色整理,看起來就像是裝置藝術。(取自寶島淨鄉團臉書)
  3. 寶島淨鄉團喜歡創意愛地球,每次淨灘都有服裝顏色主題,還曾把撿拾到的垃圾分色整理,看起來就像是裝置藝術。(取自寶島淨鄉團臉書)
    寶島淨鄉團喜歡創意愛地球,每次淨灘都有服裝顏色主題,還曾把撿拾到的垃圾分色整理,看起來就像是裝置藝術。(取自寶島淨鄉團臉書)
  4. 寶島淨鄉團喜歡創意愛地球,每次淨灘都有服裝顏色主題,還曾把撿拾到的垃圾分色整理,看起來就像是裝置藝術。(取自寶島淨鄉團臉書)
    寶島淨鄉團喜歡創意愛地球,每次淨灘都有服裝顏色主題,還曾把撿拾到的垃圾分色整理,看起來就像是裝置藝術。(取自寶島淨鄉團臉書)
  5. 寶島淨鄉團喜歡創意愛地球,每次淨灘都有服裝顏色主題,還曾把撿拾到的垃圾分色整理,看起來就像是裝置藝術。(取自寶島淨鄉團臉書)
    寶島淨鄉團喜歡創意愛地球,每次淨灘都有服裝顏色主題,還曾把撿拾到的垃圾分色整理,看起來就像是裝置藝術。(取自寶島淨鄉團臉書)

父母希望她回去當老師,求個安穩生活,但她不想。寶島淨鄉團至少帶來了知名度,我問她,父母親對此驕傲嗎?她想了想,不太知道。「我爸好像有點肯定,但建立在沒錢這件事上,就變成看不到未來。」深吸了一口氣,她才說:「我是想賺錢的,但也要成為我想成為的人,我覺得那才是成功。」

林藝從大學開始自籌生活費,畢業後即使住在家裡,也得勒緊褲帶。問她最近花費多少?她秒回,6月花3,600元,「7月比較多,到22日,我花了4,200元。」好似眼前有本攤開的虛擬帳本,毫不遲疑。她不看電影、不吃大餐,手機沒有網路吃到飽,一切花錢的娛樂,除非必要,一概拒絕。因為人生好難,夢想真的好貴。

【焦急追夢:現在有一點成就感,是因為我正在成為我想要的樣子,但還不夠。】

今年2月,林藝只收入500元,那是出席廣播節目的車馬費。連續記帳近3年來,那陣子她沮喪得不想再記帳,「我連面對的勇氣都沒有」。沒錢,讓她很焦慮,話一出口就哭了,「我要撐下去。真正的窮不是沒有錢,是沒有能力去改變。如果我一直去上班,就沒辦法成為我想成為的人,我會更難過。」

沒錢,是林藝目前最大的焦慮。想要實現夢想,必須想辦法自給自足,說到難受處,樂觀的她也忍不住落淚。
沒錢,是林藝目前最大的焦慮。想要實現夢想,必須想辦法自給自足,說到難受處,樂觀的她也忍不住落淚。

初次採訪那天,林藝忙著主持活動,我們跟她敲接下來的時間,她快人快語:「你們好麻煩!這樣是耽誤我工作。」一時間,氣氛僵住,只剩烈日兀自發熱。後來她才說,有幾個案子趕著提,這2週原本要全力衝刺,「所以我說你們耽誤我,我真的很緊張很緊張,因為我就是沒有錢。」

「現在有一點成就感,是因為我正在成為我想要的樣子,但是還不夠。這很現實。今天我演講說想做這件事(讓寶島淨鄉團成為永續經營的社會企業),但如果到頭來,我還是賺不到錢,養不活自己和團隊,那我就是騙子欸。」追夢好累,她不知道自己未來會不會放棄,但至少現在,她不打算回頭迎合社會,寧願創造自己的工作。

【超級直白:我有這麼多特質,為什麼大家第一個是想到說話很直。】

既然擅長號召群眾與群眾溝通,林藝決定把自己放上對的位置。「可能分3個層面,第一個是做非營利組織,第二個是做企業形象及行銷,第三個是做社會企業。」今年3月,寶島淨鄉團正式申請立案為社團法人,團隊也從7個人擴展到20個人,但仍全是義工。

台師大邀請林藝返校擔任畢業典禮講座,面對4千名畢業生與學生家長,侃侃而談失敗經驗,後方為校長張國恩。(台師大提供)
台師大邀請林藝返校擔任畢業典禮講座,面對4千名畢業生與學生家長,侃侃而談失敗經驗,後方為校長張國恩。(台師大提供)

今年6月,母校邀請她返校擔任畢典講座,她不是來分享成功之道,25分鐘的演講更像一場血淚告白。八年級生的寶島淨鄉團成員Sky也轉貼了,她在那場演講中感受共鳴,「我們都在找自己,看起來漫無目的,其實是在探索或磨合。但這些過程中,常會被貼上草莓族標籤,這讓我們很心慌。林藝的演講,讓人安心了。」

林藝是個急性子,說話語速極快,霹靂啪啦機關槍似的,看夥伴做事不妥貼,當場出言批評,直爽得連彎都懶得拐。我們側訪3位友人與1位老師,問及對林藝的印象,也得到相同答案:「她講話很直接。」一個人說是直接,若4人不約而同,恐怕就是太過直接了。

得知此事,林藝先是一愣,沉默幾秒後慎重提問:「我有這麼多特質,為什麼大家第一個是想到說話很直?」沒有原本猜想的惱羞成怒,她自言自語地檢討起來:「我得好好思考一下,為什麼是這個……我是不是需要調整……」

林藝常把「人生好難」掛在嘴邊,在人生舞台上,她總是想證明自己,過去跌倒了,不知道怎麼爬起來。如今已漸漸找到自己。
林藝常把「人生好難」掛在嘴邊,在人生舞台上,她總是想證明自己,過去跌倒了,不知道怎麼爬起來。如今已漸漸找到自己。

我想起她的「林藝報告」,她也是如此誠實面對自己。她曾渴望被社會與家人肯定,成為上班族後,又因不符合社會期待而自我批判。如今,她期許自己不要跟誰一樣,而是努力做出最好的自己。找到方向了嗎?「80%吧!我會努力,成為一個有創意且有意義的人。」


更多鏡週刊報導
【林藝番外篇】環保不是說說而已
【林藝番外篇】夢想不是想想就好
【鏡相人間】直爽女孩大夢想
【鏡相人間】不當老師去淨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