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百年球場風華依舊,台灣老淡水球場別具歷史意義

【羅開新聞中心葉怡君新北市採訪報導 圖提供/鍾豐榮】一百年前,1918年,全長1,224碼的六洞台灣第一座球場-台灣高爾夫俱樂部,終於誕生,並於隔年六月一日舉行開場儀式,從此台灣正式走入世界高爾夫的版圖之中,這座百年球場,有其歷史定位與意義。台灣高爾夫俱樂部坐落於北部淡水大屯山麓,與觀音山、淡水河隔岸相對,也因此讓人總是以老淡水球場稱呼。

相對於其他各國動輒百年的球場相比,台灣高爾夫俱樂部確實稱不上「老」,但由於扮演著台灣高爾夫運動濫觴的重要角色,所以她的「老」就顯得別具歷史意義。

台灣高爾夫俱樂部從開幕以來就是屬於日據時代上流社會的休閒場所,隨著俱樂部的成立,一個會員制的私人會所於焉產生。1922年,球場增建為九洞,全長1,770碼,標準桿為三十七桿,不過直到十週年時的1928年,標準桿七十二桿的標準球場才正式誕生。

二次大戰期間,球場被關閉供作戰備之用,前九洞改種蕃薯、蔬菜,靠海的後九洞變成要塞、碉堡,直到戰後才恢復成球場。台灣高爾夫俱樂部不僅是台灣高爾夫歷史的縮影,也是孕育國內高球好手的搖籃,除了威震日本的女子高球選手涂阿玉外,其他還包括謝永郁、郭吉雄、吳明月、謝玉樹、謝錦昇、呂文德、汪德昌、葉彰廷、蔡啟煌、洪家煜等人。

2019年,台灣高爾夫俱樂部滿百歲,緯豪集團董事長紀文豪在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接任台灣高爾夫俱樂部會長。

擔任過桿弟委員會召集人的紀文豪,有一套桿弟管理哲學,台灣高爾夫俱樂部的桿弟特色十足,有別於台灣大部分高爾夫球場以女性桿弟為主,台灣高爾夫俱樂部清一色都是男性,且藏龍臥虎,球技好的桿弟為數不少,不過也因為部分桿弟過於熱心「指導」球友,曾引起一些爭議。

紀文豪說:「我擔任桿弟委員會召集人時,就幫桿弟們進行教育訓練,也建立了一些溝通制度,並了解桿弟們的需求,提升老淡水球場的桿弟服務素質,成效大家有目共睹。」

目前台灣高爾夫俱樂部的桿弟人數有九十二人,以十八洞球場來說,人力算相當充足,能提供二對四的服務,不但提高擊球速度,也提升服務品質。

紀文豪表示,截至2020年八月,他已經上任會長一年七個月,這段時間,他除了積極改善球場品質,更致力於和新北市政府進行良好的溝通,因為台灣高爾夫俱樂部每一年要繳給新北市政府五千多萬的租金,負擔很大,期望政府能降低租金,以及降低娛樂稅,甚至廢除娛樂稅,讓這座百年球場能為台灣培育出更多高球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