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瘋/講不清的「國際隱形壓力」 重傷冰協公信力
亞洲滑冰經典賽地點從台北改到大陸東莞,外界第一時間反應是中國打壓,立委民代砲聲隆隆,也讓體育署拉高分貝要抗議到底。但國際滑冰總會澄清是協會自己要求撤辦,讓體育署裡外不是人。未來體育署要正確判斷情勢,做出適當的反應,可能必須多培養願意進入國際舞台的運動行政人才。
(陳楷報導)
滑冰協會22號公告因為「國際情勢不適合」使得國際滑冰總會把原本在十月底舉辦的經典賽從台北改到東莞舉行,體育署原本大張旗鼓要抗議,第二天看到國際總會公告是台灣跟其他亞洲國家五月份主動提議改地方,才知道原來「國際情勢」云云是協會自己加上去的,更發現協會其實早就知道主辦權可能生變,卻沒有跟政府把話講清楚。
在體育署要求下,原本一直不願意面對外界的協會秘書長吳奕德拖拖拉拉總算在25號出面宣讀事先擬好的聲明,吳奕德對語意表達不清表示歉意,但還是不願意說明什麼叫「國際情勢不適合」。
吳奕德在說明申辦的來龍去脈時,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名詞,有「隱形的國際壓力」,才逼得協會提出撤辦的建議,但吳奕德一直不願意說清楚是哪些國家對我們友好,又是哪些國家不願意我們辦比賽,要媒體自行腦補。
平時能言善道的吳奕德既不能否認滑冰總會的說法,又不肯承認是自己撤辦,前言不對後語讓媒體一頭霧水,吳奕德也不願意提出相關的來往文件佐證。
老實說,爭辦國際賽是單項協會很重要的業務,但不是必要的責任。台灣絕大多數運動項目實力都稱不上世界一流,加上國際情勢艱困,各協會要申請到國際賽,除了硬體設備必須達到總會要求,檯面下跟包括對岸的世界各國交際軟實力更為重要。這或許是協會面對這次風暴時始終語焉不詳的原因,如果按外界要求和盤托出背後的黑手藏鏡人,那麼以後恐怕就很難在滑冰圈子裡相見。
但也因為這樣,外界同樣無法確定到底是對岸的打壓,或者是協會本身出了問題,只是拿莫須有的隱形壓力來當藉口。吳奕德雖然也表示更換主辦地點是其他國家的建議,最後還是一肩扛下責任,也象徵滑冰協會定調就拿秘書長當防火線,保護跟國際總會以及其他會員國未來的合作關係。
一個比賽辦或不辦,其實是協會自己的業務,但此次風波延燒另一關鍵在於沒有第一時間跟政府說實話,而體育署也缺乏自己跟國際單項總會溝通查證的管道,只能聽信協會的一面之辭,結果發現協會說法有問題時,事態已經無法收拾。
就目前法規而言,體育署除了祭出國民體育法43條「特定體育團體妨害公益時可以停止補助甚至命令解散」的條文以外,對協會也無計可施,這次比賽核定的兩百萬補助,協會甚至根本還沒有請款。只是協會這次公關處理完全破壞了外界的信任,未來就算舉辦其他國際賽,要如何爭取民眾支持將是困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