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沙巴黑區 台灣慈青散播愛

位於馬來西亞沙巴州東南部海岸邊的斗湖,有處貧民村,許多民沒有馬來西亞身分證的社會邊緣人,當地犯罪率高,被稱為「黑區」,但5年前開始,慈濟志工關懷的觸角來到當地,從孩子的教育開始關心,長期陪伴。今年夏天,還有一群來自台灣的慈青大哥哥大姊姊,加入服務行列,即使居民生活貧苦,依舊可以被愛包圍。

簡單的兩句話,大哥哥大姊姊用畫紙,寫著單字再搭配肢體動作,希望孩子都能謹記在心。

檳城慈青 陳奕恩:「我是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慈青,那我目前是在台南,南台科技大學念書 在外國,就是有學到東西 把學到的東西,帶回家 然後去給更多人知道。」

他們是今年的慈濟大專青年全球人文教育交流團成員,這趟拜訪的是馬來西亞當地人,稱為「黑區」的斗湖無國籍村。

位於沙巴州東南部的斗湖,約有43萬人,其中有六成都不是大馬公民,他們多數是無國籍的低收入家庭,負擔不起醫療和教育費用。2013年時,慈濟雪隆分會開始關懷,十年來不但給予物資,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還有不定期的義診,2017年更開設學習中心,希望從教育幫助下一代徹底脫貧。

慈青交流團領隊 李彝邦:「我們這次也帶了很多物資,像是文具用品 牙刷,讓他們可以就是說在上完課之後,能夠實際上就是能夠,好好地去用這些東西,來改善他們的上課的狀況,還有身體的健康。」

回到故鄉進行人文交流,馬來西亞慈青,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既要帶活動,也要擔任志工團與當地居民的溝通橋梁。

檳城慈青 陳奕恩:「我覺得翻譯也很重要,就是因為它是一個溝通的橋梁,處理事情都會需要先溝通,需要磨合之類的 就是呼應到,上人的人圓 事圓 理就圓。」

台灣慈青 劉柔辰:「師公上人希望我們可以,回去花蓮跟師公上人說故事,還有希望我們大家可以合和互協。」

年輕人期許自己能成為上人的手眼和腳,把愛的種子,播在這群無國籍孩子的心田裡,未來長成能讓人遮蔭的大樹。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農曆七月非鬼月 拜經回向匯聚善念
馬六甲大愛幼兒園 小蔬童長養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