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高中生的課外藝術練習
Cover Story|青春OPEN!高中生藝術啟蒙的第一堂課|課外練習
文字 陳明緯、李秋玫、吳岳霖
除了已編入學校制度的「社團課」之外,青少年還能前往哪裡揮灑對藝術的想像?本刊蒐集全台9項課外練習場,高中生請走→→→
練習01 這裡走→國家兩廳院
廳院青、廳院學計畫、夏日爵士音樂營
國家兩廳院過去提供青少年的表演藝術推廣多為單次活動,例如2017年「他們在兩廳院尬舞」企畫,邀請雲門2打開兩廳院大門,與4所高中的熱舞社在戲劇院大廳Battle,並拍攝為NTCH togo影片。2018年曾舉辦「青少年劇場工作坊」,分為以文字、表演、創意發想為主的組別,並安排觀賞演出、討論。
因應兩廳院會員制度調整,2019年針對21歲以下青年設有「廳院青」,除了購買主辦節目有75折優惠,長期經營Instagram社群帳號「廳院青」,保持互動並分享表演藝術資訊。2020年開始舉辦「廳院青—好哲凳」藝術思辨講座,邀請致力於哲學教育的朱家安擔任計畫主持人,與不同講者如《厭世動物園》粉專作家厭世姬、簡單哲學實驗室共同創辦人張智皓、詮識數位執行長陸子鈞、《地表最強國文課本》系列作家陳茻等,跟青年討論藝術、生活相關的哲學問題,並且開設Podcast。另有不定期辦理的「青現場」或「廳院青不要睡」等活動。
2020年起推出「廳院學計畫」,由藝術推廣組主理,有「藝術入校」、「資源共享」兩大面向,希望能活用場館資源。「藝術入校」申請對象為雙北地區國高中,從駐館藝術家、主辦節目中邀請藝術家設計主題式課程,透過5堂到校教學,以及一次進到兩廳院參與職人導覽,讓學生對表演藝術有更完整的參與。特別的是,不少課程是以作品為原型設計,包括2022秋天藝術節《非常上訴》時,由編劇沈婉婷設計、帶領的「『平靜的詩』—紀錄劇場與生活實作」,2021新點子實驗場《Role Play》則由創作者林陸傑設計、帶領「《設計奇蹟 Designing Miracle》」等,其他如藝術感知、舞蹈體驗等課程,也會推薦相關作品、補助票價,讓學生能延伸學習。
「資源共享」則彙整、授權現有資源,包括表演藝術圖書館館藏、兩廳院節目影音、《PAR表演藝術》圖文等,由藝術推廣組、藝術家與藝術生活學科中心的教師三方共同編撰教材,打造教學資源包,並開設教師工作坊,講解教案與示範操作。2023年新增「一日體驗課程」,學校安排一天參訪兩廳院,即有一堂主題課程、一次職人導覽的體驗。兩廳院設計有別於課本的課程、開發可在校操作的教學資源包,並將藝術家、場館資源帶到學校,也讓師生能親至兩廳院,或經營廳院青增加青少年接觸的管道,是雙向互動的推廣交流模式。
另外則是「夏日爵士音樂營」,第一屆從2008年展開,由爵士小號手魏廣晧擔任教學總至今。營隊為期一週,依據環境變化而逐年調整課程與師資。從最初所有人一起上課到近年分為「研習營」與進階的「樂團營」;師資也從台灣樂手逐漸加入國外演奏家。課程樣貌從小編制爵士樂團、爵士大樂團、爵士樂理、到後來擴增爵士編曲、電腦音樂、音響工程概論、爵士歷史,以及音樂廳邀請的演奏家進入音樂營進行大師班等等。最重要的,是每年結訓後都在夏日爵士戶外派對中,以第一個開場節目作為成果的展演。在10多年的發展中,營隊不但推廣爵士演奏,訓練出許多台灣的爵士樂人才,更促成高等教育體系對爵士樂的重視,對國內爵士樂的發展可謂影響深遠。許多當年的學員,如今甚至回鍋成為課程規劃者與講師,傳承之外,更顯現爵士音樂在台灣的新血循環不斷。(文字=陳明緯、李秋玫)
練習02 這裡走→臺中國家歌劇院
藝術進校
臺中國家歌劇院自2020年起,由藝術教育部辦理「藝術進校」,針對中部(台中、彰化、南投、苗栗、雲林)的國高中,以班級為單位,進行6週、12堂的課程,視課程需求需繳交費用。原計畫提供專業化、系統式的表演藝術及跨領域體驗內容,因應108新課綱強調藝術與生活、文化的結合,自2022年起調整授課方向,著重於學習多元藝術、累積美感經驗、培養感受力。
新主題「科技藝術」邀請安娜琪舞蹈劇場、超維度互動等團隊帶領課程,從肢體與影像、日常中的科技媒介與藝術應用,讓學生能透過既有設備、社群媒體在生活中實踐科技藝術;「劇場技術」則提供舞台設計課程,著重對生活場景的觀察與取材。歌劇院的課程安排多為學校藝術課程較難操作的科技、技術類實作,帶給學生更多探索、創意發想的機會。(文字=陳明緯)
練習03 這裡走→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青少年戲劇營、藝企學、劇場體驗教育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自2016年至今推出「青少年戲劇營」,於暑假安排5至9天的付費營隊,除了創作、表演類課程,還曾有生活裡的劇場、物件、光影、造型等單元,並於2020年分為基礎班及進階班,加廣觸及對象、深化課程。
此外,學推部有以學校為單位申請、較入門的「藝企學」,表演團隊設計融入劇場禮儀、場館介紹的演出,學生走進場館、觀賞特製節目、搭配學習單延伸經驗。「劇場體驗教育」則分為「體驗課程」與進階的「讀劇課程」,與高雄市教育局合作,提供南部(嘉南高屏)的國高中班級申請。「體驗課程」包括演前教學、演出欣賞、演後分享3次課程,針對節目有藝術、議題、生活應用的完整討論;「讀劇課程」則是因應108課綱提供學校的多元選修課程,經歷13週的課程,學生期末至衛武營演出呈現。衛武營提供的活動相對多元,從美感教育、劇場體驗、讀劇練習到課外進修管道一應俱全。(文字=陳明緯)
練習04 這裡走→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青少年夏日瘋劇場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自2020年起於暑假舉辦「青少年夏日瘋劇場—青少年劇場工作坊」,採用暑期營隊的形式,透過表演藝術課程、節目賞析、創作者交流講座等豐富多元課程,鎖定青少年為藝術啟發之對象。首年度邀請青藝盟策畫,課程包括戲劇心理成長、集體創作、演出,以表演為媒介,引導學員正視青少年階段的煩惱、以戲劇發聲。2022年分為表演組與評論組,由動見体策畫,將對象鎖定為高中生,共同參與劇場遊戲、覺察、肢體等練習,並安排職人講座、場館導覽,再依組別進行排演課及評論書寫練習,配合臺北藝術三節舉辦時程,將劇評成果上架於專屬網站。2023年也將持續辦理,收集過去經驗進行內容調整,提供更完善的體驗,並鼓勵創作者與青少年產生對話,進而產製更多屬於青少年觀眾的優質作品。(文字=陳明緯)
練習05 這裡走→親愛愛樂
課後照顧成立絃樂團
親愛愛樂位於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最初在2008年由王子建與陳珮文夫婦以課後照顧的方式教原住民孩童與青年拉琴,嘗試以超越體制的模式進行混齡教學,並於2017年成立「親愛愛樂」絃樂團。
藉著音樂帶領親愛村的孩子們銜接國小、國中乃至高中、大學課程。成員不但是各項青少年樂團賽事中的常勝軍,也已經有不少孩子已考入正式音樂科系就讀,並且教導下一批新生。除了教學與比賽之外,樂團更與外界合作,出版手張原住民古調絃樂專輯《那一天》入圍第27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2017年他們遠年赴維也納參加「至高榮耀」維也納國際青少年音樂節(The Summa Cum Laude Festival in Vienna)比賽,穿著族服、赤著腳,以莫札特D大調KV136嬉遊曲及作曲家李哲藝的〈泰雅序曲〉及〈馬卡道狂想曲〉,獲得絃樂合奏組第一名。(文字=李秋玫)
練習06 這裡走→Sistema Taiwan愛樂種子
公益音樂教育計畫
El Sistema 源自1975年,由委內瑞拉經濟學家兼業餘音樂家何塞.安東尼奧.艾伯魯(José Antonio Abreu)倡議並創辦的「音樂社會運動」,知名的指揮杜達美(Gustavo Dudamel )就是這個系統出身。Sistema Taiwan愛樂種子選擇長期扎根都市邊緣及偏鄉地區,透過提供師資、樂器、與課程規劃,協助基層家庭的孩子也能有機會學習提琴。相較於被動式的給予,愛樂種子計畫由上向下投入資源,透過分部課、合奏課、考核評量、舞台演出建構孩子內心能量,學員需通過考核晉級樂團才有躍上大舞台演出的機會。主要圍繞在這個計畫的服務內容包括:公益提琴課程、人生第一把琴募集專案、勇敢逐夢—對外成果分享音樂會、行動音樂盒—說故事音樂會巡演、El Sistema國際交流共5大項目。(文字=李秋玫)
練習07 這裡走→影響.新劇場
十六歲小劇場—少年扮戲計畫
呂毅新是台灣較早以「兒童與青少年劇場」為研究方向與藝術實踐的創作者,並在學成歸國後、於台南創立「影響.新劇場」。影響.新劇場自2015年開始與台南市文化局合作「十六歲小劇場—少年扮戲計畫」,轉化府城「做十六歲」習俗,透過「口述歷史劇場」的方式記錄青少年的生命故事,從無到有地製作一齣戲,於暑假期間作為自己的成年禮與所有人分享。其中涉及的面向不只有集體即興創作,還有幕後的製作、舞台技術、宣傳等都由青少年參與,再由劇團從旁協助。第一部作品《少年蒙太奇》(2015)後逐步擴大,並在台積電文教基金會長期贊助下,2019年正名為「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包含演出、工作坊、講座等活動,COVID-19疫情期間亦轉為線上製作。最新作品是《i》(2022),2023年計畫正進行中。(文字=吳岳霖)
練習08 這裡走→阮劇團
青少年劇場與草草戲劇節
阮劇團自創團以來,就與嘉義在地青少年有很深連結,特別是當時劇團成員多半擔任在地高中社團的指導老師;於是,「青少年劇場」可以說是延續自劇團與嘉義在地高中戲劇社團的連結,加以專業化,2009年首度將這群青少年帶進正式劇場,並於隔年正名為「草草戲劇節」,將其視為嘉義青少年成長、拓展視野的平台。2012年開始,受影響.新劇場呂毅新啟發,開始將青少年的生命故事轉譯到舞台上,先與呂毅新合作兩年,陸續再由團內的汪兆謙、陳盈達、余品潔擔任導演(各3年),後期也逐漸將參與者擴增到成人。2022年結束由參與者集體即興完成的三部曲《天空》、《轉轉》與《=͟͟͞͞( •̀д•́) 風起》後,決定於2023年暫停一年,重整步伐,回問劇團以及在地需求,將參與者、創作內容與形式重回設定。(文字=吳岳霖)
練習09 這裡走→故事工廠
劇場普悠瑪—夏日戲劇列車
「劇場普悠瑪—青少年劇場營」源於臺東縣文化處規劃的「臺東縣110年藝文中心劇場人才培育計畫」,2017年開始與故事工廠合作,嘗試將創作能量穩定、組織結構完備的劇團引進到資源相對匱乏的東部,從劇場創作來探尋藝術教育的可能。之前的課程規劃著重於綜合戲劇教學,但從2020年開始逐步規劃主題課程,企圖讓參與的青少年們更了解劇場的多元與分工。2022年將活動名稱轉為「劇場普悠瑪—夏日戲劇列車」,報名對象仍著重於13歲以上的青少年,主要分做「設籍台東或就讀台東國、高中職學生(可無戲劇經驗)」、「13-22歲具戲劇相關活動經驗者」兩組報名類型,並以編劇、設計、表演、製作4個面向進行規劃,運用5天的營隊時間,走完一個劇團、一個製作的運作過程。(文字=吳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