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專欄】Curry必須成為「送葬者」、1對1單挑賽好過技術挑戰賽 一封給NBA總裁的5大明星賽改制訴求

NBA 2024全明星賽飽受批評。(Photo by Justin Casterline/Getty Images)
NBA 2024全明星賽飽受批評。(Photo by Justin Casterline/Getty Images) (Justin Casterline via Getty Images)

敬愛的Adam Silver先生,我們的聯盟正在面臨嚴峻考驗,球迷的憤怒已經到達了頂點,你我都同意NBA全明星賽是籃球界一年一度的盛事、是「Basketball Mania」、是群星一年一度的感謝祭。

但在最近20年,這項節目提供給球迷的娛樂價值越來越不穩定,我們所有人從球季上旬開始票選,一直到農曆春節的交易截止日前後,花了這麼多時間投票,並尋找灌籃大賽、三分球大賽等餘興節目的人選,最終票選過程居然比賽事本身精采,這是不正確的。

我知道曾經您和NBA試圖挽救這一切,隊長選人模式曾經帶來一些轉變,但如今球迷也已經對它失去興趣了;今年的「Steph VS Sabrina」是效果極好的特效藥,但它又能持續多久呢?

所以我們必須向您提供建議,以拯救這個屬於籃球的古老傳統,不讓人們繼續失去信心。

關於「把球員們的家人當作人質,表現最差的球員只有在下一場全明星賽中救贖自己時,才能見到家人」,這種娛樂性極高的吹水文我們暫時不攪和了;而「沒有人會在一場毫無意義的比賽中全力以赴,因為他們還有約30場例行賽要打,接著是季後賽。球星們不會認真對待這件事,所以只要享受其中的樂趣即可」,這些消息性言論我們也暫且不論。出於對籃球的信心,我們給給出了處方箋,以下請參考:

Stephen Curry與Sabrina Ionescu來了一場三分球大賽。(Photo by Stacy Revere/Getty Images)
Stephen Curry與Sabrina Ionescu來了一場三分球大賽。(Photo by Stacy Revere/Getty Images) (Stacy Revere via Getty Images)

(1)Stephen Curry必須成為「Basketball Mania」的送葬者

Curry和Sabrina Ionescu之間的對決成為今年全明星賽最受矚目的賽事項目,兩人甚至約好下一次組隊以2對2的方式在明年較量,關於2025年NBA明星賽沒什麼比這更讓人期待的了。

於是我們何不讓這這成為定番呢?就像WWE製作讓送葬者(The Undertaker)在WrestleMania上建立起21連勝的不敗紀錄(The Streak)一樣,NBA也需要明星和傳奇故事。

三分球大賽之所以成為明星週的重頭戲,在於大三分時代,越來越多球星希望在這項賽事上展現自己的技藝,越來越多球員憑藉此技能在聯盟中取得一席之地,能投三分球被外界視為是在聯盟中站穩腳跟的一項憑證。所以,每年報名這項賽事的名字足夠響亮。在這樣的背景下,NBA可以試著把它推得更遠。

讓史上最偉大的射手成為檢驗一切冠軍的標準,他將坐在寶座之上,與每一屆灌籃大賽冠軍進行最後交手;或者他們可以組隊,Steph與Sabrina一起向每一年的NBA和WNBA冠軍發起挑戰,直到他們取得10連勝、20連勝...

退役名將Charles Barkley與裁判Dick Bavetta曾舉行一場跑步對決。(Photo by Jed Jacobsohn/Getty Images)
退役名將Charles Barkley與裁判Dick Bavetta曾舉行一場跑步對決。(Photo by Jed Jacobsohn/Getty Images) (Jed Jacobsohn via Getty Images)

(2)恩怨大匯集Payback賽,範例:Charles Barkley和Dick Bavetta賽跑

基於巴爵士的大嘴巴和惹事屬性,他在1992年夢幻隊中,幾乎成為喬丹之下最受媒體關注的人。有些人天生就是討喜、人們想看看他下一秒會做出什麼出人意料的舉動、希望他上Jimmy Kimmel秀,Barkley就是這種人。

他今年和Draymond Green坐在講評席上,兩人賽事的互相吐槽,調侃對方要打附加賽和沒拿過冠軍戒指,差點就能拯救那一場非常糟糕的「實戰三分球大賽」,成功的讓人們感覺(雖然只有那1秒)到:「恩,其實今年的全明星週也沒那麼糟嘛!」

所以你何不給觀眾看他們想看的呢?比起一堆繁文縟節、規則被吐槽到不行的技術挑戰賽,我相信人們更喜歡看Barkley和Dick Bavetta(知名裁判)賽跑。

當年Barkley在TNT節目上曾對已退休的知名主播Marv Albert這樣說道:「嘿,我現在就跑得過Dick Bavetta。」

Marv隨即做出反駁:「我相信Dick能跑贏你。」

一切就是這樣開始的。

2007年NBA全明星賽舞台已經搭建完成,在​技術挑戰賽和三分球大賽的空檔時間,43歲的NBA名人堂成員Charles Barkley與67歲的NBA裁判Dick Bavetta進行了一場「競走比賽」,最終Barkley以微弱優勢獲勝,將5萬美元慷慨地捐贈給男孩女孩俱樂部,兩人熱情地留下了讓人們疑惑的一吻,締造傳奇的一刻。

PS:我必須說,對於體重為問號的Barkley來說,只跑3.5圈對他來說是有優勢的,因為他年輕,退役才不久。但如果是跑7圈,有理由相信勝負將會發生逆轉。

我們需要更多恩怨、需要更多頑皮而不失禮地對抗、需要更多鏡頭感、需要更多不製造尷尬的球星。

如果有兩人在球季中發生了一些化學效應,何不讓他們在明星賽大顯身手呢?

我手上就有一個很好的推薦人選:讓Chris Paul和Scott Foster打一場地獄鐵籠賽如何呢?

Kevin Durant(圖左起)、James Harden以及Kyrie Irving昔日在布魯克林籃網一同聯手的機會並不多。(Photo by Jason Miller/Getty Images)
Kevin Durant(圖左起)、James Harden以及Kyrie Irving昔日在布魯克林籃網一同聯手的機會並不多。(Photo by Jason Miller/Getty Images) (Jason Miller via Getty Images)

(3)請立刻舉辦一對一單挑賽、3對3錦標賽,馬上!

這個說法早已在球員之間流傳多時,籃球成為大眾運動是因為:很多人打籃球。而大多數人打的籃球,是從單挑以及3對3鬥牛開始的。就算不會打球的人,也知道怎麼單挑。

在原始的競技中擊敗另一個人,那是屬於人的野性。明星賽缺乏競爭意識?那就將球星們放到擂台上,既然他們對隊伍不感興趣,那何不讓他們為自己何戰?

我們可以投票選出32名的單挑好手,Kyrie Irving、Kevin Durant、James Harden籃網三人眾雖然不能在NBA總冠軍賽上攜手奪冠,但在這項比賽,他們是很有機會在4強會師的。

Kobe本來可以以退役球星身份破例參加,他仍是NBA史上最擅長勉強出手以及嫻熟單打技能的球員,沒有之一,願他安息。

全明星單挑賽將可以為那些沒拿過冠軍、被質疑總是將個人擺在團隊之前的球員,提供一個自我辯護的機會。你說:「不是只有5對5的比賽才算是嚴肅籃球」,很好,證明給我們看。

這還將給予季賽提供巨大的活力和話題性,想想看如果Nikola Jokic在比賽中擊敗Joel Embiid;想想看Luka Doncic擊敗Devin Booker;想想看LeBron James擊敗Kevin Durant...

Anthony Edwards(控球者)與LeBron James。(Photo by David Berding/Getty Images)
Anthony Edwards(控球者)與LeBron James。(Photo by David Berding/Getty Images) (David Berding via Getty Images)

(4)我們需要一場NBA的適者生存(Survivor Series)大賽

明星賽的失落,其實在於聯盟生態的改變,第一是球員——特別是球星——變成一個突出的個體,他們代表他們自己,決定自己要去哪隊、該怎麼打球,有些人甚至有自己的媒體公司,決定自己想說什麼。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你要他們放棄假期認真對待一場無關賽季最終冠軍的5對5賽事,是不現實的。

其次,現在轉隊已經是很平常的事了,除了極少數,這些球星生涯至少都有1、2次轉隊經驗,為自己爭取冠軍機會。所以東、西區的對抗對他們來說很無感。

而明星賽之所以好看在於兩個品牌之間對抗,適者生存大賽主打RAW和SmackDown之間的對決,NBA也需要這樣做。「隊長選秀模式」就是在強化這一點,刺激兩個隊長的競爭意識。

2020年Kobe逝世,推動那一年的明星賽改制、獎盃更名,雙方打了一場真正硬碰硬的對決,Giannis在第2節的兩次犯規吹響了上強度的號角,雙方真槍實彈的攻防在末節上演,這甚至可能是Joel Embiid生涯關鍵時刻打得最好的一場比賽。

所以或許可以這樣做,舉辦一場不同世代對決賽,分成「老傢伙們」和「未來門面」,Doncic、SGA、Anthony Edwards對決LeBron、Curry、KD,以此來決定到底是該改朝換代了,還是厚古薄今有理。

比賽時間可以縮短,我們不需要48分鐘的正規賽事——實際上甚至不用打到40分鐘——重點是品質,這樣那些千萬富翁們就沒什麼藉口了,拿起武器、穿起球鞋好好幹一場吧。

Aaron Gordon(圖左)與Zach LaVine在2016全明星週末灌籃大賽上演的對決堪稱經典。(Photo by Vaughn Ridley/Getty Images)
Aaron Gordon(圖左)與Zach LaVine在2016全明星週末灌籃大賽上演的對決堪稱經典。(Photo by Vaughn Ridley/Getty Images) (Vaughn Ridley via Getty Images)

(5)我們需要邀請一些好的名字加入灌籃大賽名單

針對Jaylen Brown的批評有些過了,事實上他是這些年來少數願意參加灌籃大賽的球星,光就這一點就值得稱許。然而明星賽最終追求的仍是觀賞性,讓球迷開心,這必須排在其看重的歷史意義致敬環節之前。Brown不是一名有創造力的扣將,這不是他的錯,但他確實不適合這種比賽。

從Mac McClung的案例可以看出,人們根本不在乎拿下灌籃大賽的人身份為何,他們只想看到那些能讓他們下巴掉下來、傳簡訊和朋友說:「你剛剛看到了嗎?」的那種灌籃。

從今年的名人賽可以看出,有些動作有些人做出來就是很有趣,有些人則否,這真的是看名字的。就好比「讓Damian Lillard以及Tyrese Haliburton PK三分球大賽」,聽起來就不如「Kevin Hart及Draymond Green PK三分球大賽」來得有趣,後兩者和擅長投三分扯不上邊,甚至不是NBA球員,但誰在乎呢?

所以,退役球員參賽也沒問題,那些評審打分總是不能讓人滿意?那下一屆就上來灌幾球吧,Candace Parker怎麼樣呢?這不比他上Kevin Hart泡冰水浴節目有趣嗎?

我們還可以重金禮聘傳奇們回歸,Mac McClung、Zach LaVine、Aaron Gordon來打一場三重威脅戰,這可能會是灌籃史上最佳對決,毫無疑問將好過「喬丹 VS Dominique Wilkins VS Dr.J」。

以上就是我們的所有意見了,娛樂籃球正在被摧毀,改革刻不容緩。

好了,我的球友們正呼喚我,現在我拿起球和水壺準備去動一動。球場就在我家河堤旁,那是一個小場地,球很容易滾到一旁的自行車道旁,但仍是一個很不錯的球場。

Silver先生,您覺得這些建議如何呢?我們明年有機會看到送葬者Curry登台獻祭嗎?Paul和Scott Foster打一場如何呢?

祝您順心。

【Yahoo運動專欄】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NBA 2024全明星賽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