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的你害怕畢業嗎?進職場怕「又窮又忙」「畢業後憂鬱」狀態增加

生活上的難處,不只困擾著上班族,也逐漸影響了大專院校應屆畢業生。國外醫學報導指出,近幾年,不少年輕人在大學的最後一年開始陷入低潮,原因除了和校園生活對比的落差感,投入職場的不安和經濟壓力,比重更大。這狀況在1996年出生後的Z世代更加明顯,學者分析,這趨勢非常有可能衝擊著未來徵才環境。

圖/TVBS
圖/TVBS

老師說聲音的部分,就每兩分鐘去做一次做一次取樣,對就是可能就是比較好抓到一個情緒值。

畢業專題小組討論,科技人資系大四生應用AI,開發出了情感投入預測系統,能協助演說者修訂講稿,強化渲染力。

台師大科技人資系應屆畢業生褚家帆:「那好的人才就會去找到好的工作,那現在焦慮的點就是,我能不能成為那個好的人才,所以每天就是焦頭爛額去想說,我要怎麼樣變得更好,所以我覺得我自己在比較焦慮的是,不是說找不到工作,而是說我能不能找到一個我喜歡的工作。」

替使用者布局,也想為自己的人生規劃勝利棋局,圖表上的波谷代表聽眾情緒低點,但畢業生的煩惱,就不是系統能測出。

台師大科技人資系應屆畢業生林奕宸:「可能爸爸媽媽幫我們從小,然後養到現在2122歲,那之後應該自己要慢慢獨立,不管是賺錢或者是租房子等等,那我覺得同儕間的比較,或者是社群媒體帶給我們的影響,都會讓我們自己其實是有一些負擔,或者是迷惘,會不知道自己的選擇到底是不是對的。」

台師大科技人資系應屆畢業生黃彥明:「生活上的舒適會是一個滿重要的事情,那當然它的2930(歲)的工作的待遇,就可以讓我擁有舒適的私生活,即使自己準備好了也要遇得上,那一個職缺那樣的一個工作的機會,(是因為煩惱這個東西),(選擇繼續升學嗎)對。」

2002年前後出生,屬於當前定義的Z世代,不一定都拒絕朝九晚五,也未必拒絕六日上班,只怕人生和工作徹底失衡,甚至有些大學三年級生,已經為此焦慮。

心理醫師黃鈞蔚:「畢業引發的對人生的這些,對未來方向的這些想法,或者是擔心,大部分其實會是一些焦慮,或者是一些失眠,然後通常就會合併一些,可能有的人會胸悶會心悸,或者是甚至我有遇過一些個案,是想到這些事情,想到後面他出現恐慌,甚至嚴重的時候會遇過,因為這種焦慮他反而選擇要休學。」

圖/TVBS
圖/TVBS

心理醫師坦言,來求診的年輕人近年不在少數,醫界曾經統計,過去十年青年憂鬱的比率逐年提高,甚至已經超出18到25歲以上年齡層兩倍有餘,負面情緒從大學畢業前開始湧現原因包括遇到求職困境時,離開校園和同學的落差感更大,就算找到工作也還在適應,偏偏經濟壓力在後面追著跑,其實近年出現的"安靜離職",是另個角度現象縮影。

台師大科技人資系副教授孫弘岳:「他們就會遇到一個狀況是,有可能是需要去給的薪酬,總體薪酬比較高的但需要賣肝的,需要都被雇主都把時間都綁住的,他們不像我們當初所面對到的,房價跟物價有這麼大的壓力,那當他們放眼望去整個職場,能夠提供的薪水就是這麼高,很自然他們會退而求其次,去追求除了薪水以外的,我們講從薪水以外的好處。」

收入成長趕不上通膨,既然窮了就不能再窮忙,美國FlexJobs的2022年職業調查,顯示63%的民眾,在求職時先考慮工作和生活平衡,其次才是薪資,英國國家統計局也曾進行調查,2019年在家工作的人比例只有12%,全球大疫過後,已經有40%樂於接受這種新型態,顯然在職場外爭取保有自己,是這個世代對外普遍價值觀。

台師大科技人資系副教授孫弘岳:「那年輕人工作者為什麼喜歡遠距工作,是因為他們期待他們工作的模式,比較像貓能夠自由自主,有更多自己的時間,那雇主為什麼反對遠距工作,是因為大多數雇主,自詡自己是像訓犬師,用管理狗的方式來帶領貓,這個會是很大的認知上的落差。」

浪潮悄悄形成,學者建議社會各個層面也得開始調整觀念,因為讓年輕人願意說出自己的問題,心病才有望好轉。

心理醫師黃鈞蔚:「最怕就是你都不說,你到最後只是給學校老師,或者是只是給家長一個答案,說我要離開我要休學,或者是我現在什麼都做不下去,我很緊張我很焦慮,最怕就是說你什麼都不講,然後家長問他又怕讓家長擔心,其實我們建議這樣的個案,慢慢的讓自己跟外界的互動不要脫節,還是要有這樣子的一個互動,其實會讓他更可以保持一定的接觸跟狀態,他比較不會太焦慮。」

圖/TVBS
圖/TVBS

現在的社會,人無遠慮不等同於近憂,畢業進入職場,代表人生主導權逐漸回到自己手上,用健康的心態面對成長,是社會新鮮人必修學分,衝破瓶頸才有更多可能。

更多 TVBS 報導
畢業秒接家業!21歲鮮肉「撿回收」賺爛 一年進帳44萬
Z世代「低忠誠度、高流動率」 職場生存受考驗
【唐綺陽星座運勢週報11/20-11/26】牡羊當心操勞 雙魚避免陷入負面情緒
老闆注意!「彈性工時」可降員工心臟病風險 2關鍵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