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就是威!廢棄蚵殼變身Y字拖,台灣選手穿它跑5千公里奪銀,在地小鞋廠聯手台塑的世界之旅

198,115 次觀看
2021年10月,美國紐約總賽程五千公里的超級馬拉松挑戰賽,出現了舉辦25年來,首位完成挑戰的華人選手羅維銘,而他腳上穿著的,是一雙MIT台灣製造的夾腳拖。 穿夾腳拖跑馬拉松,聽起來似乎很奇怪,但在台灣已風行數年。 其實這雙跑步拖鞋的誕生,卻是無心插柳。 「拖鞋原本是小配角,不到產品線一成,毛利也很低。」德成鞋業總經理呂淑珍說,對消費者而言,拖鞋便宜、不磨腳就行,是「粗穿」消耗品;對企業而言,拖鞋單價低、材質簡單、產品差異性有限,傳統鞋業想轉型,通常不會選拖鞋。 但是2008年,她想發展差異化,觀察當時市面拖鞋不是牛皮製、就是塑膠藍白拖,而當時市場上La New、阿瘦氣墊鞋正當紅,她靈機一動:「不如就來做氣墊拖鞋吧!」 一次巡店遇到一個大佳路跑團跑者,來團購氣墊拖鞋,呂淑珍才知道原來超馬跑者長時間跑步,容易足部腫脹,出發時原本合腳的跑鞋,在路程中後段,因鞋面擠壓足部,常會磨破皮、起水泡、甚至造成黑指甲。「夾腳拖沒有鞋面包覆,沒有這些問題,但是足弓支撐、彈力也很重要,」呂淑珍自此拉著妹妹呂秋妹加入路跑團,親身實驗夾腳拖跑步,甚至動員同事練習穿y拖路跑、舉辦路跑賽,也發展出超過十種顏色、八種款式。 然而拖鞋是全公司毛利最低的品項,每開一組模具,就得銷售出一定的數量才能回本,不僅讓身為董事長的爸爸反對,全體員工也都反對。 「我跟爸爸說要努力做,不是拖鞋能賺多少錢,而是對跑者的責任感。」呂淑珍這個想法,跟原料供應商台塑不謀而合。 2019年,台塑主動上門談合作,問她能否運用到夾腳拖上。 原來台塑為解決在雲林最大工業園區,廢棄蚵殼成為大量垃圾的問題,看準蚵殼的天然抗菌性,將其再利用開發成抗菌複合材料。 對月營收經常超過兩百億元的台塑而言,抗菌蚵殼粉月出貨量不過一噸,但台塑主管說:「這不是賺多少錢的問題,重點是循環經濟。」 然而蚵殼主成分是碳酸鈣,若生產比例拿捏不準,產品會變硬,影響跑感。發泡材質跟做麵包一樣,天候、溫度及濕度都會影響,要視狀況調整配方。 做十雙報廢九雙,研發花了兩年多、材料費超過百萬元,2021年產品終於正式面世,也讓超馬好手羅維銘帶數雙到紐約,跑出新紀錄,運動y拖一砲而紅。 一個世界級原料廠,帶著一個在地小鞋廠一起努力,這不只是讓國際見識到MIT台灣製造的魅力,也是台灣大企業帶著中小企業一起拚零碳的開端。 全文請見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chive/Article?StrId=7004806
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