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老罐頭廠、捕魚豪門後代,救起台灣鯖魚業!

226,826 次觀看
鯖魚是台灣近海漁業裡最重要的魚種之一,鯖鰺漁業不僅占台灣近海漁業總漁獲量近六成,也是海洋生態鏈的重要食物。鯖魚少了,不但漁民會窮,鯊、鮪等大魚更會餓死。2012年曾經一度因為鯖魚捕撈過量,導致海裡的鯖魚來不及長大,當魚變小,漁民為了填滿艙,就得抓更多的魚,造成惡性循環。 台灣的鯖魚,九成來自南方澳。南方澳 1921 年建港,太平洋的黑潮暖流帶來豐沛魚種,從日治時期就是台灣重要漁港,被稱為「鯖魚的故鄉」。 面對魚越抓越小,他們立刻展開自救,組成協會,推動政府頒訂「鯖鰺漁業管理辦法」,規定捕撈範圍、禁漁期、漁船總數等。 經過八年復育,南方澳鯖魚平均體長增加近五公分,但仍未恢復原本標準。 南方澳的曾家是漁業豪門,第一代曾阿坤暱稱「貓仔坤」,是全南方澳最會抓魚的人,第二代把事業發展成從捕魚、冷凍、罐頭的一條龍事業。但海裡的魚越來越少、廠裡的人越來越少,罐頭廠也面對生死存亡危機。 第四代曾潊平每天跑魚市拍賣盯進貨,又背起罐頭跑外銷展售。他不服氣消費者只知挪威鯖魚,拚產業升級,把鯖魚「吃」到極致,研發各種新產品,魚頭內臟可以提煉魚精;魚骨可以做罐頭;還有全魚塊的寵物罐頭..... 近年漁業署與海漁合作推動「海洋之心永續海鮮標章」,希望透過標章制度,帶動台灣漁業走向永續發展。曾家登高一呼,全台近二分之一的鯖鰺扒網船都響應,從船隊到罐頭廠,成為第一個取得永續標章的完整產業鏈。 沒有人比延續四代的漁業家族更懂,產業的永續發展,必須在有效管理下達到環境、產業及消費的均衡。曾潊平想擦亮的,不只是家族品牌,也是南方澳已持續近百年的鯖鰺漁業,更是台灣永續漁業的起點。
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