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打造雷射產業鏈
工商時報【黃台中】 雷射加工後的產品細、微、精、準,在產品輕、薄、短、小、軟及多樣化的需求趨勢下,相關設備和應用也越來越廣。工研院IEK統計,2014年全球雷射產值將達93.3億美元,預計2015年全球雷射產值將突破101億美元,目前國內主要的雷射加工設備年產值約50億,每年進口超過100億台幣的雷射相關設備。雷射在通訊、材料加工、半導體微影、感測與儀器等應用皆具成長潛力,加上LED藍寶石基板及藍寶石觸控螢幕雷射加工需求,雷射產業商機龐大。 工研院指出,全球雷射源市場發展迅速,雷射產品銷售亦呈現增長趨勢,2013年全球材料加工用雷射源占24億美元,高於其它領域應用,其中以光纖雷射源成長率19%最高。在雷射應用領域方面,材料加工占比例27%居次,其它為通訊占31%、光儲存占8%、醫美占8%、科研、軍事及感測占7%,其餘領域所占的比例較小。 2013年金屬加工的產值增加到17億美元,顯示高功率雷射仍然是產業推動的主力;其次,雷射標記與微電子產業用IC、電路板的雷射加工應用亦逐年成長,最主要原因在光纖雷射源的快速成長與價格逐年下降有關。而材料加工用雷射應用分布,以雷射切割占46%最多,雷射精密焊接、標記14%及雷射精細金屬加工14%居次,雷射積層製造亦開始占有一席的趨勢。 在經濟部支持下,工研院於六甲院區設立「南部雷射光谷育成暨試量產工場」,透過試量產工場開發雷射關鍵組件如雷射源、加工頭,整合雷射加工設備系統,從源頭材料端研發到應用端,連結上中下游及跨產業之整合,建構台灣的雷射產業生態系統。 雷射光谷聚集近60家廠商,已有產業鏈雛型,光谷南北延伸,已有東捷雷射引進日本Cyber Laser成立台日合資雷射源公司-賽博爾雷射科技公司、台灣積層製造等5家新公司成立、廠商投資超過6億元。 未來透過工研院技術研發和產業連結合作推動,從強化雷射源、加工頭的關鍵組件自主能力建立,盼能逐步突破目前高階關鍵雷射模組和設備仰賴進口的現況,建立我國的雷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