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看兩岸」系列—奇趣重慶篇

攝於重慶
攝於重慶

行在江心 / 國立政治大學教學助理

當飛機由長沙抵達重慶,從機艙走出踏上遊覽車那一刻,馬上感受到未來幾天照顧我們的臺辦哥哥,會和這裡的天氣、地形一樣,散發著奔放與熱情。打從路上說故事開始,舉凡歷史背景、文化藝術、當代美食、山川地土……,縱然是已經下了班的私人時間,夜色裡的院子,盞盞燈亮起,他還是陪著我們夜遊,聊天南地北,聊無國界、無疆界、無地域、無設限,聊著聊著,彷彿兩岸的距離沒有從你的口袋到我的那麼遠,兩岸的關係也好像沒有像中樂透一樣那麼困難……。

在重慶,我被震驚的眼鏡破掉、眼球也快掉下來,這裡城市的進步提升到了爐火純青的最高階,讓「四個大」來形容:「大城市」、「大鄉村」、「大山區」、「大庫區」。此直轄市面積為8.24萬平方公里,足足比臺灣大了兩倍,是四個直轄市中面積最大的。因為範圍大,所以管轄大,38個區縣隸屬重慶,成為全國最多的管轄區域。同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3400萬百姓居住於此。真是「巨大」的叫人想要連喊三聲哇!

縱使繁榮與發達,重慶卻不是新興之城,她已在歷史的輪軸與槓桿走了好幾回,這便是重慶的「三史」:公元前11世紀,巴人助周武王伐紂有功,故此地被其封為「巴蜀」,是謂3000年的文明史。

而重慶古稱「江州」、「渝州」、「恭州」,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南宋時,宋光宗趙惇於一月被封為恭王,二月登基,實為雙重喜慶,恭州也升格成重慶府,重慶因而得其名,這是800年的城市史。(註:嘉陵江古稱「渝水」,自然而然重慶便稱渝州)

此外還有100多年的近代史:重慶作為陪都,在抗日戰爭的歷史中有著重要的篇章,並與「倫敦」、「華盛頓」、「莫斯科」齊名,為反法西斯基地。

旅途中,宛若乘風破浪、高低跌宕,故重慶有「山城」之名。山區峰叢佔總面積的百分之七十六,若將丘陵地一併計入,則平原僅剩百分之十,因此自行車在這裡無用武之地,看不見、找不著。在天然山城團團圍住、環抱下,嘉陵江和長江兩江相擁相逢,你儂我儂,於是鎮日霧氣繚繞、籠罩空中,「霧都」之名應運而生。然當我們在那裡的幾日,天公作美,無浪無風,溫度舒適又氣候宜人,所有活動都得以順暢方便。

因為四周山脈連綿,加上水氣充足,2022年重慶經歷六十年以來最熾熱的夏天,便有了「火爐」之稱。這爐威力可大了,四十度的天氣超過一個月(極盛時期,氣溫可再上升五度之多),自來水下免瓦斯加溫,直接流出熱湯。高燒不斷下,山林大火接踵而至。有一回,大批百姓加入協助搶救,成了額外的消防陣容,他們騎著自己的摩托車來來回回,將持續六日的火勢撲滅,徹底體現自己家園自己救的民族精神。

除此以外,重慶也有許多人造奇異景點。路上親眼見到著名的網美打卡區「輕軌貫大樓」兩相依偎。據說車輛行經時不會產生轟隆震響,因為做足了隔音功夫,也不有如疊疊樂Jenga般,搖搖欲墜、地震想逃的感覺,因為設施與樓宇結構間保持了妥適的距離。而這項驚人工程,也早在2006年正式營運。我們馳騁在鼎鼎大名的「黃桷灣立交橋」上,由於地形特殊,都市叢林風格跟著神奇了起來,所有建設依傍山陵而建,而「黃桷灣立交橋」上下共五層、八個出入口,二十多個閘道,琢磨出千層糕似的分明,鳥瞰就像樹根纏附,星羅棋布,朝東西南北蓬勃發展。

愉快的時光,依舊是無奈的短暫,就在啟程前往下一站,就要揮別重慶時,臺辦小哥傳授了幾句必學的重慶話給我們,從關照的角色一秒變成補教名師,一片好意為了讓我們在他日重遊舊地時,可以魚目混珠、塑膠充當魚翅,教別人以為我們也是正宗在地人!重慶因為臺辦哥哥們,成為我印象深刻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