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專欄/迪比派路】「黑暗」足球國度的生存之道

克拉克斯維克足球隊隊長Jákup Andreasen。(資料照,Photo by Harry Langer/DeFodi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克拉克斯維克足球隊隊長Jákup Andreasen。(資料照,Photo by Harry Langer/DeFodi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DeFodi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最黑暗的時候,也是最接近光明的時候。北大西洋上的法羅群島,人口僅5萬多,首都托爾斯港(Tórshavn)是世上陽光最少的城市,但無阻當地發展足球,不僅超過8000人從事足球活動,當中更多達5600多名註冊球員。

1990年,法羅群島加入UEFA,迄今仍未參加過歐洲盃或世界盃決賽圈,但仍締造了歷史性時刻。1990年9月12日,他們在首場國際足球賽,爆出世紀冷門,在歐洲國家盃資格賽以1:0小勝奧地利,奠定勝局的Gunnar Nielsen原來建築公司的銷售員,副業是國際象棋棋手。

足球是法羅群島的重要體育文化,因當地長期是北大西洋上與世隔絕的小島,每星期下午3點的足球賽,頓成重要的社交場合,人們來看家人、朋友或鄰居馳騁球場,凝聚島民一起談天說地。法羅群島聯賽分為4級別,頂級聯賽仍是半職業,因避開寒冷且日照不足的冬天,而沒有採取大部份歐洲國家的跨年制。

一年前,成立於1904年的克拉克斯維克(Klaksvikar Itrottarfelag)成為法羅群島首支闖入歐戰的球隊,全島狂歡,數百球迷燃起煙火歡迎英雄回家。本賽季歐協聯附加賽,克拉克斯維克迎戰芬蘭豪門赫爾辛基,並因原本主場館不符合歐洲足聯(UEFA)要求,被迫借用首都國家體育場作戰。

眾所周知,法羅群島是歐洲著名魚腩,但克拉克斯維克依然用盡吃奶之力,期望創造奇蹟。首回合,球隊主場打成2:2,次回合領先之下被逆轉,好夢成空。

球隊上賽季一線隊共29人,僅得區區10名職業球員,隊長Jákup Andreasen是有證照的電工,目前在大學修讀海洋工程,「我們上午上班,下午訓練,大部份球員都是這樣。」

Andreasen來自足球世家,父親是前克拉克斯維克隊長,兩名姑媽是前法羅女足代表,進入足壇顯得順理成章。中場Árni Frederiksberg今年32歲,擔任翼鋒,正職是速凍食品銷售員,速度一般,身材一般,優點是腳頭夠重,常常踢進漂亮遠射。

足球員,在法羅群島是深受尊重的職業,當地公司會允許員工靈活休假,藉此專注備戰重要大戰。國家足協規定,非北歐外援當地連續踢球3年,則必須簽訂職業合約。挪威外援Claes Kronberg坦言:「雖然隊友大部份不是職業球員,但他們卻擁有職業球員的態度。」

回到國內聯賽,克拉克斯維克近年一直保持爭冠能力,但為了可持續性發展,事先張揚不會把今年歐戰獎金發放給球員,而是投資到青訓和女足。我們不敢想像,身處魚腩國度的克拉克斯維克青訓體系,居然男女梯隊多達18隊之多,甚至包括6歲以下「幼童隊」。足球土壤,從來都需要漫長的時間建立,欲速則不達。

【Yahoo運動專欄】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