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專欄/李亦伸】給PLG+T1二合一新聯盟一封信:做正確的事

T1聯盟會長錢薇娟與PLG聯盟會長張嗣漢在聯合體測會進行合照。(資料照,呂權紘/攝)
T1聯盟會長錢薇娟與PLG聯盟會長張嗣漢在聯合體測會進行合照。(資料照,呂權紘/攝)

PLG+T1二合一新聯盟積極籌備,負評很多,媒體不買帳,網路聲浪不買單居多。

一切事出有因,新聯盟做了太多不合時宜發言和操作:

1、PLG原本六隊就有六種聲音,各隊私會結合至少三種立場甚至更多,難以找到妥協和平衡點。現在加入T1五隊,新聯盟有11種聲音和11種不同利益考量,可能至少五種以上立場,居中斡旋PLG會長張嗣漢是美國人,他肯定很難搞懂台灣老闆在玩籃球心態和企業二代、三代想法+利益著眼點。

2、新聯盟沒有必要在每天會議後發聲或給外界新聞稿交代,新聯盟規模更大,意見更多更雜,權利義務關係和利益妥協更困難,很多決策或決議、方向留下紀錄+簽字認證,再沈澱一陣子過濾遺露盲點,在合適時機點公布。

3、釐清問題+做正確的事最重要,正確的事有很多種,不會只有一種,球迷、網路、媒體聲音很重要,但不一定是對的,個人喜好和情緒居多,不需要過度回應或配合。只要是對聯盟最好,符合公平公正,能正本清源建立機制結構就用力去做。

4、兩聯盟為何要二合一?網路主流聲音是因為各隊都在虧損,這的理由很瞎,我也不確定這是那裡來的,因為新聯盟還是會持續虧損,甚至虧更多,11隊二合一,每隊負擔+競爭+壓力都更重。中職都虧了35年,職籃才虧3-4年,這根本不是問題。

不想再虧損企業就趕快退出,因為你們還會持續虧損下去。二合一新聯盟這一次每隊至少要一起打拚10年以上,不分榮辱虧損一起為台灣職籃打拚,一起聯署簽字,這是對內對外基本信任和決心。

5、既然路都走到二合一新聯盟,適度妥協退讓是有必要的,以聯盟總體利益為重是必須的,那些只能堅持自己球團利益和立場企業,就放生吧,讓他們自己去找路走找路玩。

6、我一直不贊成二合一,而是共組「台灣職籃」,兩聯盟例行賽打主客場,兩聯盟冠軍爭台灣職籃總冠軍,相互競爭,市場機制會決定一切。

二合一新聯盟也沒有所謂好與不好,既然確定要合,那就勇敢去做。新聯盟擬定的洋將薪資上限+不用外籍生+其他遊戲規則結構機制,這一切都是正確方向,這跟變成SBL超籃毫無關係,這論述和觀點很弱智。

新聯盟先規範確定遊戲機制,這是以往所沒有做的,現在提前做了,卻被評為退步,當初PLG成立和T1誕生都有太多妥協和特例,這是聯盟催生必要過程,難論對錯。

7、台灣職籃球員和洋將薪資爆棚,台灣職籃最高年薪約1500萬,已經接近南韓職籃30年發展最高年薪約1700萬,逼近日本職籃最高薪約2300萬,這原本就不正常,兩舊聯盟或新聯盟都需要對這種無限量擴張、競爭、軍備競賽做有效規範。

是時候了!

8、新聯盟也很政治甚至會更政治+現實,大多數球團會從自己利益和立場出發談判決議,凝聚共識或妥協都更不容易,所有會議內容決議除非必要,都不要急著公布公開,如何端出符合市場和球迷、媒體胃口菜餚+甜點+願景,這是必要公關社交,可惜新聯盟不懂。

11隊大多只懂得談政治和爭立場利益,努力想要做出遊戲規則和公平競爭規範,但外界大多霧裡看花,很難買單更難買帳。

PLG、T1舉行聯合體測會。(資料照,呂權紘/攝)
PLG、T1舉行聯合體測會。(資料照,呂權紘/攝)

對新聯盟只能期待,因為不一定會更好更完整更有力更符合期許,11隊既然都決定要二合一,11隊只能以新聯盟總體利益和立場為重,各退一步。

舊的兩聯盟競爭,還不錯,市場會決定適者生存。新的二合一新聯盟重新起步,問題只怕更多,原本要解決的問題更沒辦法解套。

【Yahoo運動專欄】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