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B/正義鷹大俠】風馳電掣:進化無極限、再添盜壘絕學的大谷翔平
文/正義鷹大俠(訂閱《MLB星系》,享受更多MLB專業好文)
「他真的成了一個頂尖盜壘者,而非只是個有腳程的棒球員。」——洛杉磯道奇隊總教練Dave Roberts
美國時間9月11日交手芝加哥小熊戰役中,同時追加一發全壘打與一次盜壘的洛杉磯道奇隊指定打者大谷翔平,本季已累積47轟、48盜,不但持續將連跑帶轟的記錄推上球史新高,距離前無古人的「單季50轟、50盜」偉業也已不遠。在例行賽還剩15場、並以「歐塔尼桑」本季跑轟量產的效率推估,只要健康出賽,達標記錄幾乎已成定局。
回顧本季,因傷無法投球、暫停展現「二刀流」神技的大谷,除了照樣以優異打擊表現名列國聯MVP大熱門,且有機會完成首度轉戰國聯即於兩聯盟均入手該獎項的成就外,手臂也復健順利,可望於明年春天回歸投手丘。而之所以在無法投球的狀況下仍繳出卓越貢獻,關鍵之一就在於他突飛猛進的盜壘能力。據查「歐塔尼桑」本季的盜壘次數非但相較前高翻揚近一倍,更遠優於生涯均值(註)。高達92%的盜壘成功率同樣來到個人頂峰,就連在有盜壘機會時的起跑機率,也從今年之前的11.6%、暴增至22%上下,質、量和企圖心的同步躍進令人讚嘆。
選手時期曾三度單季盜破40次、甚至曾在季後賽用盜壘為球隊打下江山的道奇隊教頭Dave Roberts,將子弟兵盜壘能力的突飛猛進,歸功於和一壘教練Clayton McCullough針對技術與策略面所下的苦功。
「我認為他現在看起來終於像個盜壘者了,」選手時期累積243盜的Roberts稱許道:「他的起步好多了,發動盜壘的時機更有利於球隊進攻,而且真的成了一個頂尖盜壘者,而非只是個有腳程的棒球員。」
能夠在邁入選手生涯中段出現如此的進步幅度已夠驚豔眾人,更別說大谷還得扮演聯盟數一數二的擊球手,並承擔手臂復健所帶來的額外負擔。有鑑於此,主流媒體《CBS Sports》記者R.J. Anderson特地爬梳數據,列出三大重點,帶領球迷深入了解「歐塔尼桑」究竟是如何在投、打二刀流之外,再度納入盜壘這項絕學的?
一、大谷的腳程到底有多快?
正由於逾百年未見、望之目眩神迷的「二刀流」,多數人常忽略了「歐塔尼桑」本身所具備的純粹運動能力。根據官方監測系統「Statcast」統計,大谷在速度達到生涯巔峰的25歲和26歲賽季(2020年至2021年)中,衝刺速度均至少名列聯盟前10分之1。除上季之外,2023年之前最少也都贏過聯盟7成5以上的選手;本季衝刺速度則是從去年居球界前63%、反彈至前74%,依然勝過2成6的跑壘者。
不只進階數據傲人,即使以「從本壘跑到一壘的碼錶量測時間」這項球探用來評估腳程的傳統數據來看,擁有左打者離一壘較近優勢的「歐塔尼桑」,同樣勝過絕大多數跑壘者。據查到美國時間9月10日為止,他從本壘衝刺至一壘平均只花4.16秒,在全聯盟中排名第17,甚至優於目前進帳64盜,有機會躋身近15年來聯盟第二個達標單季70盜的辛辛那提紅人隊腿哥Elly De La Cruz,其腳程的爆發力和速度由此可見一斑。
二、大谷是否完美掌握盜壘機會?
此一議題乍看淺顯,一名跑者要順利盜壘成功,除了配備一雙飛毛腿,精準掌握盜壘機會亦不可或缺。但深入考量,要掌握盜壘機會的變數極多,包括場地狀況、投捕手習性、守備站位、臨場戰局變化…等都得列入考慮,在當前缺乏有效且通用的統計數據下,量化有其難度,更遑論把包括離壘距離、起跑時間點等因素逐一拆解分析、再予以綜合評估了。因此在假設球迷觀賞棒球都有一段時日的前提下,Anderson決定採取一個較為粗略的評比方式:以守備方的防守結果來論斷。
對於有一定資歷的球迷來說,不難理解一次盜壘結果的成功與否,大致能從野手盜上壘包時和防守者的觸殺動作幾乎同步;野手因為來不及而放棄觸殺;以及捕手放棄傳球阻殺等3種情況來區分難易度。越前面表示跑壘者盜壘得越驚險,而捕手連傳都不傳球則是當中最輕鬆、同時也最為成功的盜壘結果。
逐一檢視大谷本季的48次盜壘,防守者未積極觸殺的有12次,捕手放棄傳球的則是16次。從後者大於前者,外加這兩種盜壘結果共計29次、佔所有盜壘成功數逾6成的占比來看,要阻止「歐塔尼桑」盜壘確實有其難度,也足見他紮實地掌握了多數盜壘機會。
或許有人會認為,野手未觸殺或是捕手沒傳球的狀況也有諸如球提早落地、以致捕手放棄傳球;捕手「溜手」球滑掉結果傳不出去;或是捕手沒傳好,在壘上待命的守備員因而被迫犧牲觸殺機會…等例外狀況。不過就 Anderson的想法,類似的例外狀況之所以會發生,何嘗又不是因為跑壘者先拉開了離壘距離、或是抓準起跑時間,甚至確實掌握盜壘機會所影響和衍生,因此採取前述判斷方式仍有其參考性。
三、大谷受惠於新規則的程度為何?
另個可能推升大谷盜壘數量的原因,則是規則面的變革。相較於他2018年初上大聯盟時期,如今的規範顯然相對有利於跑者。因為自從去年球季起,聯盟一方面將每個打席數投手的牽制數量設定為2次,若牽制第3次沒抓到人則須視為投手犯規,藉此加快節奏、讓比賽更為緊湊;另外則是加大壘包尺寸,以利跑壘者和守備員攻守交鋒時有更大空間、避免衝撞造成受傷。但前者無異使跑者無須忌諱投手頻頻牽制,並得以在同一打席的第2次牽制過後更有恃無恐地起跑;後者則是壘間距離變相縮小,順勢拉升盜壘成功率。
以個人數據面觀之,新規則實施後「歐塔尼桑」去年先是第二度單季盜破20枚壘包,今年盜壘數更扶搖直上。至於檢視全聯盟數據,今年每隊每場0.74次盜壘的紀錄非但已是1992年以降新高,相較規則實施前一年的0.51次更是大躍進。且本季距球季結束還有約莫兩週的情形下,全聯盟盜壘數已攀升至近33年來的第6多,更別提去年3,503次盜壘為這段期間最高,新規則的影響程度可見一斑。
至於大谷是否因為聯盟實施新規則,導致他比起其他盜壘者具有更高優勢?儘管從截至美國時間9月10日的統計數據可得知,本季「歐塔尼桑」在對手64次牽制下只被抓包1次、數字看似極低;此外則是3度在投手牽制2次後仍盜壘成功2次,比例不算低,但鑒於樣本數過小、直接比較難免出現偏差,因此暫不予討論。但至少可確定的是,大谷本季盜壘數的爆發,新規則肯定是重要因素之一。
有趣的是,無論是一般選手年過30歲、腳程肯定不復年輕時期的球界「常規」;抑或身為中心打者,球隊常會為了保護選手而不願放任盜壘、以避免受傷等棒壇「慣例」,統統無法套用在向來就與眾不同的大谷身上。或許這就是「歐塔尼桑」的特質與價值所在,永遠能夠達成常理之外、同時驚艷眾人的無匹成就。
註:大谷過去大聯盟生涯單季最高的盜壘數為2021年的26次,目前生涯每季則是平均跑出19盜。
※本文編譯改寫自Shohei Ohtani's stolen-base surge: How baseball's best player added another elite skill to his arsenal,作者為R.J. Anderson
【Yahoo運動專欄】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