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專欄】北方群狼的重塑之路:KAT離開明尼蘇達灰狼後的挑戰與新生
Karl-Anthony Towns離開了北大荒。這可說是一個可預期的必然的結果,只是沒人能想到會發生在他們重回NBA西區決賽後的那個休賽季。
去年將丹佛金塊踢出衛冕行列是一個美妙的意外,明尼蘇達灰狼憑藉著高昂鬥志、絞肉機式的防守,擊敗了筋疲力盡的高原軍團。KAT在這一輪系列賽的作用巨大,他限制Nikola Jokic做得很好,而且進攻端也有貢獻。
如果能將他以合理價格留下,那是最好的。然而......
KAT這一季薪資為5314萬,2027-28賽季他的薪資將突破6000萬。雖然他很不錯,但基本上聯盟所有人都認為他拿的這筆錢,以他帶給球隊的東西來說,有點太多了。而且現在NBA又訂了新的CBA條款,狼隊基本上不能接受這一筆合約壓垮團隊薪資。
KAT留下來意味著:
Naz Reid不能續約
Nickeil Alexander-Walker不能續約
而這兩位球員的價值,不能被底薪合約球員給取代
所有人都知道灰狼希望能以理想的價格出售KAT,那麼假如你是球團,你是否會賭一把交易他KAT;還是你會硬留他,直到最終一無所獲?灰狼是一支去年打進西區決賽的隊伍,所以你也不會在季中交易他,你必須休賽季解決這個問題。
最終灰狼決定冒險,從季初來看,失去KAT的副作用比想像中來的大。與紐約尼克隊交易可能已經是灰狼能得到最好回報的選擇。考慮到KAT的薪水以及他的價值,這不是一個性價比特別好的合約,所以換回Julius Randle、Donte DiVincenzo以及一支來自底特律活塞2025年受保護的首輪籤,並不能算是很糟的結果。
從籃球的角度來說,灰狼作為一支小市場球隊,他們需要交易KAT。從他們顯而易見的遠景來看,不那麼做他們未來會一直撞到第2層豪華稅稅線,意味著幾乎沒有補強手段和空間。
以多倫多暴龍隊為例,北國將Pascal Siakam交易案拖了太久了,最終拿到3個首輪,但他們本可以拿到更多。KAT也是如此,繼續拖下去,灰狼能夠得到的東西只會更少。
灰狼在2024-25賽季開季9勝10敗的戰績當然是不理想,去年前19場比賽他們只輸掉4場。
比起攻防數據來看,他們內部的氛圍和溝通問題更大。球員們自己承認教練團給了他們正確的戰術和指令,但大夥就是沒辦法很好的在場上執行到位,因為他們還不是一個整體。
從紙面上的陣容來看,灰狼並沒有這麼差。
但我們知道所謂體育競技是關於人的一種活動,需要某種凝聚力將一群人組織化,結合成一個整體。而正是這個奇妙的過程,難以用數字和科學解釋。
有在職場工作的人對這種說法,應該可以很好地理解,有些人他的業務能力整體來說一般,但他就是組織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是團隊樞紐,有一些你無法直接和對方說的話,可以藉由他之口傳達;他能反應大家的意見給上級,但不會激怒長官;他組織吃飯和同事之間的私下活動,讓大家更了解、更喜歡彼此;他成為教練團和球員之間的橋樑,讓大家互相信任,而不是相互仇恨。
以2024年第三屆世界12強賽的中華隊為例,台灣隊長陳傑憲的價值,並不僅僅只限於「六割男」和對韓國和日本敲的兩轟,他在場下做了很多事,蔡其昌說他幫曾豪駒做了很多教練團本應該要做的事:鼓勵表現不好的球員、帶動團隊做一些凝聚士氣的動作、稱讚打得好的球員......他是完美的天生領袖。
2020年台灣大賽統一獅系列賽1比3落後時,也是陳傑憲在G5要球隊在敲安上壘後比出「飛翔」動作,這讓獅隊球員意識到他們在這個系列賽中還活著,還有一拚的本錢,於是他們頂住壓力、相信彼此,連勝3場奪冠。
這是一種特別的能力,一種我們稱之為領袖魅力的催化劑,就像那些不同領域的領導者一樣,他們能將一群人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讓一群獅子無私地為狩獵貢獻、化身成一台殺戮機器。
人類是群居動物,這社會上大部分的人渴望被領導,渴望成為團體的一員。
KAT確實不是一名出色的大當家,他沒有那種天賦,可是他為灰狼這個團隊做了很多事,他和球隊一起度過了最黑暗的時期,他參與社區活動,他受到球迷喜愛、得到隊友尊敬,也能和管理層溝通,這些能力都是無法用數據來衡量的。
這種感情,以及與城市及球隊之間的連結,短時間是不可能消除的。
如果KAT因此而受到懷念,被球隊感受到他存在的必要性,說實在的,Anthony Edwards要負起責任。球隊這兩年所有交易都是為了他,包括如今送走KAT,都是因為相信球隊的新領袖可以帶領球隊達成目標。
但在灰狼隊最需要被領導的低潮時期,卻是他們的「新狼王」主動讓這種沮喪情緒在隊內蔓延。Edwards的反應和隊外訪問的公關談話,還可以做得更好。
KAT是一名好球員,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名好隊友,但他的離開不應該讓灰狼變成一支平庸的球隊。這是一個機會,可以檢證Edwards的領導能力。
如果灰狼能夠撐過這一個危機,擺脫Randle的合約,他們將有機會更進一步。
【Yahoo運動專欄】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