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1」時代來臨 印度喜迎黃金10年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印度7月製造業回落至57.7,略低於6月57.8,仍高於市場預期57,已連續25個月呈現擴張。各項數據顯示,印度內部經濟、產業與消費動能持續朝疫情前水準回升,印度總理莫迪近日表示,印度的經濟規模將在5年內躋身世界前3,印度央行指出,從2020年到2022年,外資對印度直接投資金額平均每年高達420億美元,在10年間增加1倍,根據印度官方政府預測發表,2023年印度經濟將增長6%~6.5%,印度製造(Made in India)展現在銷售數據的增長上,支持企業擴大投入製造及採購活動,龐大的紅利人口及內需,加快了印度製造的轉型與升級,其強勁的經濟基本面、穩定的獲利,使投資者將焦點從中國轉向印度,也助長後者經濟的強勢表現。

根據統計,外國資產組合淨投資(FPI)已連續5個月成為印度股票的淨買家,帶動印度Sensex指數在7月衝上歷史新高,加上目前印度股市本益比為22.41倍,低於5年均值22.82倍,在高成長與通膨趨緩的經濟基本面支撐下,印度股市後市可期。

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張繼文表示,印度持續受惠龐大人口紅利,具經濟生產力的勞動年齡人口有11億人,佔人口75%,高於世界上任何主要經濟體,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印度將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估,從2023年至2027年印度每年經濟成長率都將超過6%,預計2028年就會超越日本、德國,成為世界第3大經濟體。就產業角度而言,外國製造商很早就開始進入印度市場大舉生產汽車和家電,現在,製造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玩具和鞋類等各種產品的跨國公司也加入印度製造行列,國際大廠紛紛在尋找中國加1(China Plus One)的替代者,其中電子產品已經成為增幅最大的一個領域,自2018年以來,該領域的出口增長了2倍,在截至3月的1年中達到230億美元;其中最大的亮點在智慧型手機,印度製產品佔全球總出貨量比重已快速上升,2016年僅9%,2023年將有機會上看19%,預料「中國加1」的供應鏈轉移,可望推升印度超越中國,未來成長空間龐大。

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推出「印度製造」行動,試圖透過高進口關稅、以本土製造的產品來取代進口,為了促進製造業的發展,現在的印度已將許多政府服務數位化,加快鐵路、機場、貨櫃集裝箱港口和發電設施的基礎建設躍進。張繼文指出,印度製造正迅速崛起,在手機生產方面已經幾乎實現自給自足,過去印度每年需要從中國進口1.8億台電話,現在幾乎不再依賴中國進口手機。根據印度海關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22年間,印度手機來自中國進口量已從1.79億台降至219萬台,成效來自於印度政府推動本地化生產的政策措施。2023年4月至6月間,印度電子產品出口增長超過56%,達到5722億盧比,相對去年同期的3653億盧比顯著成長。電子產品成為前5大出口品項中唯一增長的行業,並為印度第2季度第4大出口產品。此外,印度「中國加1」獲得蘋果(Apple Inc.)的支持,大幅擴大iPhone在印度的生產,包括加快生產其最先進的機型,富士康亦將擴大位於印度城市欽奈附近的現有工廠的iPhone生產,根據印度官方表示,該公司計劃到2024年將該廠的iPhone年產量提高到約2,000萬台,並將工人數量增加約2倍,達到10萬人。根據摩根大通(J.P. Morgan)預估,2025年1/4的iPhone將來自印度製造,顯示「中國加1」持續延燒,全球供應鏈移轉,提供「印度崛起」的股市表現。

根據S&P公司的報告,印度製造業在6月積極擴大廣告活動與新品發佈,同時出口訂單也穩定成長。製造業在6月繼續提高產量,同時提升庫存至合理水準。整體而言,印度製造商對前景充滿信心,這對商業投資和勞動力市場來說,都是好兆頭。商品價格上升也代表企業有能力將更高的成本轉嫁給客戶,而同時保持競爭優勢。

張繼文指出,印度大環境正發生質變,強勁的內需市場、新世界工廠即將引爆的製造業升級,加上「中國加1」的供應鏈轉移,經濟結構的重組、企業獲利表現強勁、龐大人口紅利、消費升級、吸引外資回流,都將推升印度超越中國,成為未來10年全球最值得投資的重要市場。(自立電子報202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