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搭全球燃料電池龍頭列車 台廠供應鏈及早卡位搶大餅

Bloom Energy透過高力等台廠的協助,陸續在美國、歐洲及亞洲插旗,成就世界第一的產業地位。(中央社)
Bloom Energy透過高力等台廠的協助,陸續在美國、歐洲及亞洲插旗,成就世界第一的產業地位。(中央社)

提起全球燃料電池龍頭Bloom Energy,一般人可能相當陌生。但只要攤開Bloom Energy的客戶,大家就會知道這家公司絕非泛泛之輩,其客戶來頭不小,除美國中央與地方政府機構,包括谷歌(Google)、蘋果(Apple)及電子灣(eBay)等美國大型科技公司都用它的氫燃料電池做為基載電力,供應自家總部所需。在Bloom Energy成功的背後,其實有高力、康舒等台廠影子,台灣也藉此打入燃料電池供應鏈,趕上這一波的燃料電池商機。

走進桃園市中壢區吉林北路高力熱處理工業的總公司大樓一樓,映入眼簾的除了琳瑯滿目的各式熱交換器,還有一面相當吸睛的「照片牆」,牆上貼滿了高力與許多重量級客戶,例如燃料大廠Bloom Energy、電動車大廠Tesla(特斯拉)等攜手合作的歷史性畫面,讓人在不經意的狀況下,見證高力的技術實力。

 

零碳排趨勢 產業大利多

大家對特斯拉耳熟能詳,其實,Bloom Energy來頭也不小,它是全球燃料電池龍頭,年營收約7、8億美元,業界人士表示,Bloom Energy的技術可以讓天然氣等燃料最後只變成水,並且還可以發電。美國紐約曼哈頓的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就直接將Bloom Energy的燃料電池發電機組裝在公司頂樓,並直接併入大樓的電力供應,除提供大樓所需電力,燃料電池排出來的熱水,還直接供給員工餐廳洗滌、清潔,以及健身房淋浴使用。

根據研究機構Market Research Future調查資料預估,燃料電池產值將在未來七年內倍數增長,從2021年的49億美元,成長至2028年的353.71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超過二成。

氫燃料電池被廣泛地運用在大卡車、船舶及定置型發電等領域,產值將在未來7年內倍數增長。圖為定置型發電。(Bloom Energy提供)
氫燃料電池被廣泛地運用在大卡車、船舶及定置型發電等領域,產值將在未來7年內倍數增長。圖為定置型發電。(Bloom Energy提供)
氫燃料電池被廣泛地運用在大卡車、船舶及定置型發電等領域,產值將在未來7年內倍數增長。圖為大卡車應用。(翻攝自Toyota官網)
氫燃料電池被廣泛地運用在大卡車、船舶及定置型發電等領域,產值將在未來7年內倍數增長。圖為大卡車應用。(翻攝自Toyota官網)
氫燃料電池被廣泛地運用在大卡車、船舶及定置型發電等領域,產值將在未來7年內倍數增長。圖為船舶應用。(Photo Qatargas)
氫燃料電池被廣泛地運用在大卡車、船舶及定置型發電等領域,產值將在未來7年內倍數增長。圖為船舶應用。(Photo Qatargas)

對此,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執行長暨台經院研究一所副所長林若蓁表示,目前國際研究機構對於燃料電池產值的未來成長預估,可能仍稍嫌保守了些,主因全球各國減排、零碳排的進程似乎有加速的狀況。因IEA(國際能源署)的報告將燃料電池視為解決零碳排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減排、零碳排趨勢絕對是燃料電池產業大利多。

燃料電池龍頭Bloom Energy的崛起,和特斯拉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巧合,當年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透過矽谷華人介紹,來台尋找零組件供應商,藉由台廠協助,催生出台灣第一台電動車,並且成為電動車霸主。Bloom Energy也是透過高力、康舒科技、宏進金屬、台灣保來得等台廠的協助,方才成就世界第一的產業地位。

六成零組件 由台廠提供

當初,Bloom Energy是如何找上台廠?並與台廠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呢?高力董事長韓顯壽在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揭開這段祕辛。

韓顯壽說,Bloom Energy創辦人沙達(K.R. Sridhar)是印度人,不少團隊成員都在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服務過。公司創立時,Bloom Energy主要零組件供應商大多為美國與印度企業,因成本居高不下,業務拓展緩慢,在大股東、全美前三大風險投資基金凱鵬華盈(KPCB)建議下,Bloom Energy派了一組6人團隊到台灣開發新供應鏈。Bloom Energy華人董事謝文暄博士任職麥肯錫(McKinsey)期間,與不少竹科廠商建立良好的關係。然而,因Bloom Energy當時仍名不見經傳,加上產品才剛開始,訂單量太少,所以竹科的廠商都興趣缺缺。後來,透過成大電機系楊宏澤教授等人介紹,輾轉找上高力、康舒等台廠。如今,Bloom Energy有將近六成的零組件由台廠提供。

Bloom Energy創辦人沙達與團隊成員有不少人都在美國NASA服務過,在美國擁有良好的政商關係。(翻攝NYSE臉書)
Bloom Energy創辦人沙達與團隊成員有不少人都在美國NASA服務過,在美國擁有良好的政商關係。(翻攝NYSE臉書)

 

韓顯壽滔滔不絕地說,自己年輕的時候,曾受過日本教育,而且還到德國進修,所以在規劃工廠時也受到這段經歷的影響。Bloom Energy的研發主管馬丁(Martin)有德國血統,一看到高力井然有序的工廠,非常滿意,直說「這就是他心目中想要的德式工廠管理」,雙方一拍即合,通知沙達連夜趕到台灣,緊鑼密鼓地展開合作協商。

儘管已近85歲,但提起這段合作歷史,韓顯壽依舊講得津津有味。韓顯壽說,一開始,Bloom Energy希望高力3個月內幫他們製造出氫燃料電池關鍵零組件Hot Box(熱反應盒),他直言「不可能」,因為光開模的時間就不只三個月。Bloom Energy很阿莎力,馬上承諾從美國空運自己開發的模組及幾百萬元的機器設備給高力使用。看到對方這麼有誠意,合作已經不是能不能賺錢的問題,而是面子問題。高力砸下5百萬元採購各式各樣的材料,經過不斷地測試,如期完成使命。

 

合作學技術 製程再升級

透過與Bloom Energy的合作,高力學到不少技術與經驗,更自行開發出以甲醇為燃料的燃料電池發電機組與製氫機。前者目前已順利外銷菲律賓等國家,而後者則獲得國內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的青睞,將其使用在氣象氣球所需的氫氣,幫氣象局節省了大量的燃料成本。

韓顯壽說,氫能源在台灣的應用還不是很廣泛,但在零碳及減碳的趨勢下,在全球燃料電池發電等領域的應用,未來前途無量。以船舶運用為例,三星重工計畫已著手規劃在船舶導入燃料電池發電機組,且燃料電池發電聲音小,取代柴油動力潛艇綽綽有餘。

透過與Bloom Energy合作,高力學到不少技術與經驗,爾後並自行開發出以甲醇為燃料的燃料電池發電機組。
透過與Bloom Energy合作,高力學到不少技術與經驗,爾後並自行開發出以甲醇為燃料的燃料電池發電機組。

 

同樣在Bloom Energy霸業背後有角色的康舒,合作過程卻很曲折。一位不具名的主管表示,因為Bloom Energy剛開始只願釋出OEM訂單,加上價格不是很明確,所以台達電、光寶等大型電源供應器廠商承接意願都不高。之後,Bloom Energy輾轉找上康舒,時任總經理的高青山展現了十足的誠意,接受Bloom Energy提出的要有獨立廠房,及專門處理相關業務的專屬專員等條件,雙方就此展開合作。

該名康舒主管透露,一開始Bloom Energy只給康舒BOM(物料清單)表,並沒有明確的設計圖,要康舒派人到印度與美國學習製造方法,然後康舒自己再研究如何進行製程改良。康舒自己照著BOM表去找材料商、詢價,估算出合理的材料價格後,再把代工等費用加上去,報價給Bloom Energy。過往Bloom Energy的供應商都用手工生產,價格降不下來,康舒把它改成半自動化生產,降低成本,Bloom Energy才得以快速拓展業務。

氫燃料電池 續航勝鋰電

和泰汽車總座蘇純興認為,氫燃料電池車在未來勢必能與電動車「共存」,各自發揮所長。
和泰汽車總座蘇純興認為,氫燃料電池車在未來勢必能與電動車「共存」,各自發揮所長。

 

台廠除了搭上Bloom Energy的順風車卡位燃料電池市場,未來氫燃料電池車也是一塊大餅,和泰汽車總經理蘇純興日前接受本刊專訪時也指出,氫燃料電池車在未來勢必能與鋰電池電動車「共存」,各自發揮所長。

林若蓁表示,氫燃料電池車與鋰電池電動車二者其實是相輔相成,它們各自有不同的技術限制,譬如鋰電池充電時間比較久,續航力也沒有燃料電池好,長距離、固定路線的交通工具,譬如火車、卡車或大巴士,氫燃料電池車或許相對有競爭力,燃料電池火車在歐洲已進入試運行階段。

 

台灣燃料電池新創企業鐙鋒綠能科技創辦人周哲平向本刊表示,未來電動車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可能就會交給燃料電池。以美國電商與零售通路業為例,室內大型倉儲必須二十四小時運作,但美國政府規定室內不能用柴油堆高機,而電動車電力又無法二十四小時工作,所以沃爾瑪及亞馬遜就採用了Plug Power開發的燃料電池堆高機。

鐙鋒綠能從燃料電池堆高機得到了靈感,與裕隆集團旗下的充電站營運商裕電能源合作,將氫燃料電池導入電動車充電站應用場域。裕電車電事業群王柏棠協理表示,燃料電池行動充電站僅有一個貨櫃大小,其使用概念就像大型集會時5G行動基地台,兼具能源設備的機動型以及環保無汙染,可隨心所欲地在各場域補給電能。

然而,台廠在布局燃料電池並不是沒有競爭對手。

鐙鋒綠能與裕電能源合作,利用5G行動基地台的概念,將氫燃料電池導入電動車充電站應用場域。(翻攝鐙鋒綠能臉書)
鐙鋒綠能與裕電能源合作,利用5G行動基地台的概念,將氫燃料電池導入電動車充電站應用場域。(翻攝鐙鋒綠能臉書)

 

中韓來競爭 成潛在威脅

現在各國發展燃料電池的政策漸趨明朗,在當地產業鏈尚未建立的情況下,對台灣是個好機會。(bloom energy提供)
現在各國發展燃料電池的政策漸趨明朗,在當地產業鏈尚未建立的情況下,對台灣是個好機會。(bloom energy提供)

 

2021年10月,韓國SK集團旗下 SK Ecoplant竟一舉與Bloom Energy簽訂3年、45億美元的大合約,並且計畫投資5億美元入股Bloom Energy,取得一席董事,加強雙方的技術交流與合作關係。

針對Bloom Energy拿下韓國SK集團45億美元大訂單,一名台灣業者指出,這是台灣燃料電池相關產業另一波成長的機會,同時也是潛在的威脅。過往,美國政府基於國家安全考量,要求Bloom Energy必須在美國完成燃料電池最終組裝。然而,在全球運量吃緊下,Bloom Energy思考是否將某些非商業機密的組裝程序釋出給亞洲供應商。為此,康舒計畫針對Bloom Energy,規劃燃料電池示範園區,展現技術與製造能力。不過,韓國業者也看到相關的契機,所以SK集團才會重磅出擊。

台灣是亞洲最早跨足燃料電池領域的前三名國家之一。現在各國發展燃料電池政策漸明朗,在當地產業鏈尚未建立情況下,對台灣是個好機會。但中國與韓國近幾年也加大發展燃料電池產業力道,台灣得加快腳步、好好把握!

 

【點擊下方「查看原始文章」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全文】找學研大咖合作 台排碳大戶搶碳捕捉商機
【全文】零碳排大勢當道 台廠卡位儲能系統有成
【全文】零碳風引發伺服器散熱革命 台廠爭食液冷散熱新商機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