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Harden應該這樣守?公鹿已有先見之明?
文/ 骨灰
時隔兩個多月,本以為會是MVP一較高下的重量級對決卻有了截然不同的發展,James Harden本場比賽罕見的僅攻下23分,更罕見的,是他只罰了5球,另一位MVP候選人Giannis Antetokounmpo也「只」有19分14籃板,整場下來只有4次扣籃,雙方如此客氣的數據背後,其實是一場頗為精彩的團隊對決。
公鹿在這場比賽做的,其實是他們在一月份那場本季首度碰頭火箭的比賽就已經在使用的防守策略:「防守者站在Harden的左側與之平行」。在那場比賽中,所有對位到James Harden的球員都確實的執行了這項策略,用意很明確:「逼迫Harden的切入路徑只能走右邊」,一方面是為了讓Harden放棄他慣用的左切,另一方面,當公鹿在這場比賽修正了看防Harden的人數時,也斷了Harden與Capela的空拋連線(1/10那場1人對位,3/27這場則明顯有2-3人一邊對位,一邊在注意Harden可能的傳球路徑)。
公鹿寧願James Harden一個人開啟無雙模式,也不願意讓他串聯起火箭海量的三分攻勢。
於是,在這場比賽中,會看到Jamse Harden持球時一直出現觀察的神情,當他選擇切入時,由於防守者的站位和刻意保持距離的舉動令裁判無法判定他的進攻受到明確的侵犯,再加上無法與Capela連線,組織、買犯、分小球等進攻模式都被削去時,Harden只剩下看似輕鬆的拋投,被迫投著近年來最不受火箭隊青睞的中距離。
這樣的情況若只看一節大概會很納悶,公鹿不是應該包夾嗎?怎麼會讓Harden跟Chris Paul投得那麼舒服呢?箇中道理,前面已經揭示。
台灣時間1/10的那場比賽,公鹿當時讓Harden依然拿下42分11籃板6助攻,罰球次數亦達到本季的場均次數11罰,雖然有單場9失誤,但高失誤並不是用來評判Harden狀況好壞的數據,畢竟他在這季得想辦法撐起開季狀況不理想的火箭,大量的持球伴隨出賽時間聯盟第二高,體力的消耗和重點看守令他的負面數據存在不得已的性質,換言之,火箭在那場比賽之所以敗陣倒不見得是Harden被守住。火箭當時的陣容仍有磨合上的問題,以及Chris Paul缺陣等或許才是無法取勝的原因。
另外,Giannis該場比賽27分21籃板也未居下風,公鹿當時也有一位和最近這場比賽同樣關鍵的決勝人物,Malcolm Brogdon,全場12投9中的24分至關重要。而在台灣時間3/27的這場比賽,則出現了Eric Bledsoe單節16分包括三分球5投4中,還加上蓋了Harden一鍋的表現,也是一舉劃出比賽分水嶺的人物。
所以,面對這種情況,火箭只能任人宰割嗎?其實不然。
公鹿本場比賽的防守策略有一個罩門,同時也是他們人高馬大亦難以掩蓋的部分:「外圍防守」,講直接的就是,火箭隊外圍的射手一旦投開,這招自然就能被破解。鎖了一個Harden,還有一個Chrsi Paul,這就是火箭應該要去發揮的優勢。礙於Kenneth Faried有傷,內線讓P.J. Tucker來扛則有難以負荷的疑慮,火箭在首節換下Capela跟Harden時,公鹿便利用禁區優勢急起直追,而當時火箭場上的球員是:Chris Paul/Austin Rivers/Iman Shumpert/Danuel House/P.J. Tucker。
如果讓CP3跟Harden同時在場,再搭配Iman Shumpert/Danuel House/P.J. Tucker,速度與得分能耐或許可以比先發陣容更具靈活度,當公鹿換下Giannis時,這個組合應該要能在場上試試看,玩一下馬刺式的外圍傳導跟多重切傳,很有可能就破得了公鹿的防守。畢竟要Capela去撲到會在弧頂射三分的Lopez顯然不切實際,又無法跟Harden形成連線,他的17分11籃板只能被視為難以影響比賽走勢,中規中矩的數據而已(當然如果Kenneth Faried能出賽,他會很適合跟Tucker扛前場的4、5號位)。
火箭在這場比賽並沒有被活活掐死,相反的,Eric Gordon與P.J. Tucker其實有不少次的空檔機會,但兩人全場3分球13投1中實在尷尬,在公鹿的射手Middleton外線也是慘淡的8投1中時,如果他們能多進個兩球,比賽的發展或許就不同了。
總結:
公鹿教練團的確在防守James Harden的策略上有明確的辦法,本季兩度交手在兩套截然不同的陣容中,收到一定成效。火箭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陣容調度上的反應顯得不夠大膽,未能即時變陣等於被對方牽著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