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詩意畫》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寧波揚帆美術館長魯海波作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寧波揚帆美術館長魯海波作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寧波揚帆美術館長魯海波作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千古佳句,出自唐朝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思念親人之作。白話直譯: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你我)天各一方望著同一輪明月共度此時。

「海上生明月」為全詩起句。明月升起,同時升起的是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這一句點明詩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即懷念遠方親人。

詩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廿一年(七三三年),張九齡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後,于開元廿四年(七三六)罷相。《望月懷遠》這首詩應寫於開元廿四年張九齡遭貶荊州長史以後。

詩詞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賞析

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方親人的詩。首句寫「望月」,次句寫「懷遠」。接著直抒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結尾兩句進一步抒寫了對遠方親人的一片深情。全詩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情意纏綿而不見感傷,意境幽靜秀麗,構思巧妙,情景交融,細膩入微,感人至深。

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與南朝宋文學家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北宋文學家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為寫月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於各人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

頷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懷遠之情的人,這裡指詩人自己。「遙夜」,長夜。「竟夕」,通宵。作者思念遠方的友人,以至於徹夜難眠,抱怨長夜漫漫。這一聯以「怨」字為中心,以「情人」與「相思」呼應,以「遙夜」與「竟夕」呼應,上承起首聯,一氣呵成。這兩句採用流水對,自然流暢,具有古詩氣韻。

頸聯「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承接頷聯,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憐」,愛憐。「滋」,沾濕。上句寫詩人徘徊於室內。熄滅蠟燭,更加愛憐洒滿一地的銀色月光。下句寫流連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也沾濕了身上的衣裳。這就把徹夜難眠的形象傳神的描繪出來。

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是說,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可是又怎麼贈送給你呢?還是睡罷,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這兩句構思奇妙,意境幽清。作者暗用了西晉文學家陸機「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兩句詩意,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詩至此戛然而止,只覺餘韻裊裊,令人回味無窮。

名家點評:

《唐詩成法》:「共」字逗起情人,「怨」字逗起相思。五、六亦是人月合寫,而「憐」、「覺」「滋」、「滿」大有痕跡。七、八仍是說月,說相思,不能超脫,不過挨次說出而已,較射洪、必簡去天淵矣。

《唐詩箋注》:首二句領得妙。「情人」一聯,先就遠人懷念言之,少陵「今夜鄜州月」詩同此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