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不同、速度感不同、造型更不同的計時賽

試問大家一個問題:平時你騎單車時的均速是多少?最快速度是多少?這樣的高速可以維持多久呢?

環法比賽時, 參賽車手的平均時速, 大約都在40公里左右, 而一場比賽少則150公里, 有時更長達250公里以上, 均速也能維持在38公里以上。而目前測得的瞬間最高速度, 是在平地站的終點衝刺時, 當時創下了時速75公里的紀錄。

當然, 人家是職業車手, 靠參加比賽維生的, 人家沒事都在訓練, 再加上精良的器材:如超輕的碳纖維車架和配件、為減低風阻而設計的下彎手把、刻意維持住的較輕體重, 和每分鐘90-100圈的踩踏迴轉數…等等, 所以根本沒得比。

如果這樣的速度就讓你瞠目結舌, 那本文要告訴大家另一種讓車手帶來更快速度的「計時賽」(Time Trials)。

環法比賽多達21站, 為了考驗車手全方位的騎乘能力, 所以設計了幾乎一路平坦的平地站、有著起伏小爬坡的中等山地站, 更有征服2,000公尺以上大山的高山站。而這些比賽, 因為都是集體出發, 不論是在平地還是爬坡, 有的車手可以藉由前方的隊友或是其他車手, 擋掉前方的強風, 讓速度得以維持住。然而還有一種計時賽, 車手們在大會的安排下, 每隔1-2分鐘個別出發, 同時在規定不得跟車之下, 必須自己突破前方的強風, 維持一定的速度。

由於這是相當耗費體力的比賽方式, 所以這種計時賽的里程數都不長, 最多只有60公里左右。而為了達到突破強風、維持高均速的目的, 所以不論是比賽用車, 甚至人身裝備, 也和一般公路賽所有不同。

首先, 為了突破強風, 車體多以梭形的扁平車身製成, 而車手因為以趴姿騎乘, 所以前方的手把也以扁平造型製成, 再配以雙手向前平擺的「休息把」;而在輪組方面, 則以減低風阻、同時增加慣性的高框板輪, 甚至是後方的全封閉或板輪, 光是這些配備, 就足以讓速度比起一般的彎把公路車快上3-5公里。

而在人身配件方面, 更有廠商開發出極薄而緊貼身體的連身式車衣, 加上前圓後尖的水滴造型車帽, 就連車鞋也要套上鞋套, 這些設計, 都是為了要讓獨自騎乘時, 能在速度上再佔有一些優勢, 甚至要求更多的, 還有人定期剃光腿毛呢…

因為這些配備, 使得車手在計時賽中, 能夠達到動輒50公里左右的時速, 而在2005年的環法賽, 更有車手在全長19公里的比賽中, 創下了接近55公里的時速, 成為目前環法賽的最高均速紀錄。

而除了「個人計時賽」(Individual Time Trials)之外, 還有另一種以車隊9名參賽車手集體出發的「團隊計時賽」(Team Time Trials)。由於這樣的比賽, 9名車手得以相互頂風, 維持高速, 所以均速會比個人計時賽還高, 同樣是2005年, 當時由Lance Armstrong帶領的Discovery channel車隊, 就曾創下均速57公里以上的團隊計時賽紀錄呢…

今年環法賽的第四站, 就在南部度假勝地的尼斯, 進行團隊計時賽,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這些職業車手, 如何利用隊友間的合作頂風, 創下最高的速度, 拿下最好的成績。


Photo via Richard Rhee

※想了解更多單車資訊,請見BIKEID自行車社群平台
※想了解更多單車資訊,請見BIKEID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