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只吃一餐,體脂還是下不來?醫師:這3種人,內臟脂肪最容易過高
Q:老公的鮪魚肚,隱藏著什麼大危機?
腎臟科醫師 洪永祥:鮪魚肚不只傷眼,也傷身。
男人一到中年,最常出現中廣體型,也就是俗稱的鮪魚肚。鮪魚腹肉肥美,男人的鮪魚肚也油脂肥滿,只不過不但不美,還有內臟脂肪超標的健康危機。
脂肪有兩種,一種是皮下脂肪,一種是內臟脂肪,我們通常比較在意看得見的皮下脂肪,卻因為看不見而忽略圍繞在心、肺、肝、消化道……等重要器官的內臟脂肪,而內臟脂肪對健康的危害可比皮下脂肪大得多!
內臟脂肪有多少,需要靠儀器測量,但腹部脂肪可以作為參考指標,所以當鮪魚肚出現時,也就是內臟脂肪開始累積的訊號。那麼,內臟脂肪太多,會有哪些症狀呢?
一、免疫力下降
「年輕時明明沒有那麼容易感冒,為什麼今年才入冬就感冒了兩、三次?」這種情況就是免疫力下降的徵兆。
二、代謝能力下降
「以前多吃幾塊肉也不會胖,最近怎麼吃什麼體重都飆高?」這就是代謝能力下降的徵兆,除了容易變胖,皮膚也會變差、容易乾癢、出現濕疹,甚至有些人會容易掉頭髮。
三、體力、耐力下降
「奇怪,以前可以連續專心工作半天還活力充沛,現在為什麼只工作一小時就需要喝咖啡提神?」同樣的工作量卻變得更容易累,表示體力、耐力下降了。
當這些症狀開始出現時,去醫院檢查或許都還得到「正常」、「標準」的答案,但警訊己經浮現,身體出現一些代謝的異常,如果置之不理,隨著情況持續惡化,會出現更嚴重的問題,正式進入「疾病」狀態。
醫學上將這一系列的變化稱為「代謝症候群」,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疾病的發展。
症狀一:口渴
有吃多喝多尿多的現象,而且一定要吃碳水化合物才覺得飽,這時體內胰島素代謝已經出現異常,久而久之會變成血糖過高,甚至產生「第二型糖尿病」。
症狀二:頭昏、頭痛、肩頸僵硬
很多人會以為是坐太久、長時間伏案工作或打電腦,造成的肩頸症候群,但可能是血壓高、血脂高的初期反應,因為肩頸的血管循環變差,導致局部肌肉緊繃,甚至引起頭痛,這時去做肩頸按摩也許短時間內可以讓循環變好、稍微放鬆一些,卻無法徹底改善。只有控制好血脂和血壓,才能讓整個人都恢復輕鬆狀態。
鮪魚肚可能帶來的天大危機!
進入代謝症候群,己出現上述症狀卻還放任不管,會漸漸出現以下問題:
一、血管、動脈會發炎
產生粥狀動脈硬化,進而罹患心、腦血管病變。
二、心臟肥大、會喘
因為內臟脂肪包覆在心臟,造成心臟的負擔。
三、呼吸困難
胖的人在躺下來的時候腹壓很大,會頂到橫膈膜,就像懷孕一樣辛苦;同時也可能發生呼吸中止的狀況,老婆可能會發現老公打呼聲突然中斷,且聽不到呼吸聲,過一會兒又突然繼續,因為睡眠品質不好,白天工作會受影響,容易覺得累,很難專心。
四、致癌
根據英國癌症協會統計,內臟脂肪過多、體重過重,但尚未達到肥胖程度的人,得大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多了25%,如果已經到達肥胖程度的更提高到50%。為什麼內臟脂肪過多會致癌?醫學界有許多討論,目前認為可能和荷爾蒙、免疫功能的改變有關。
五、不孕
內臟脂肪怎麼會跟不孕有關?從男性的角度來說,因為精蟲很怕熱,過胖時局部的溫度會升高,容易提高不孕危險;女性過度肥胖時體內的雌二醇、黃體激素容易混亂,經期紊亂,也容易不孕。
六、抑鬱
在心理方面,過胖會影響自我評價,很容易被人家嘲笑而更對自己失去信心,其次是研究發現,當脂肪過高時,一些神經傳導物質的改變會讓人變得比較容易沮喪憂鬱。
所以,鮪魚肚是診斷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代謝症候群如果持續惡化,從高血壓、高血糖,接著可能就是糖尿病、周邊血管病變、心腦血管病變;消滅腹部脂肪不只讓身材變好,也會讓健康變好!
Q:外表瘦不是瘦,內臟脂肪你有嗎?
腎臟科醫師 洪永祥:男人更容易累積內臟脂肪。
人體需要脂肪,但體內的脂肪往往比我們需要的多更多。假設60公斤體重的人,其中大概有15%左右是脂肪,也就是約有9公斤,而我們真正生理上需要的脂肪大概只有2公斤,其他多餘的、當作熱量堆積的脂肪。
體內脂肪會堆積在兩個地方,年輕女性大部分都是堆積在皮下脂肪,而停經後的婦女和男性比較容易堆積在內臟脂肪: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外表看起來不胖,其實內臟脂肪並不低,尤其是女性,雖然未必有個大大的鮪魚肚,甚至四肢纖細,只是略有小腹,但透過儀器測量,才發現內臟脂肪很高,仔細一問,這些女性大多有節食減肥經驗。
內臟脂肪也有存在的生理需求,比如胸部的器官有骨頭保護,腹部的器官就要靠脂肪來保護,臨床上有一種疾病稱為「游離腎」,就是因為太瘦、脂肪太少,腎臟無法固定的結果,但這種情況極少見,絕大多數現代人要擔心的還是內臟脂肪太多的問題。
Q:節食減肥又喝酒,內臟脂肪大暴走?
營養師 趙函穎:節食瘦了外表,卻增加內臟脂肪。
為什麼有些人容易累積內臟脂肪?除了年紀,也和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
習慣節食減肥、三餐不定時(常一天只吃一餐)、常吃宵夜、喝酒配下酒菜、經常吃大餐、愛吃甜食、喝含糖飲料、愛吃肉少吃菜,都是會增加內臟脂肪囤積的飲食習慣。
很多人覺得奇怪,明明一天才吃一餐,吃得少,為什麼內臟脂肪還會囤積?這是身體本能的自保機制,因為每天只有一餐,身體會覺得「要充分囤積攝取的所有能量,不然接下來沒得吃。」所以,這時吃下去的東西,全部直接轉換成脂肪,堆積在體內備用。
另外,酒精要透過肝臟代謝,所以喝太多酒會增加肝臟負擔,也容易造成脂肪肝。
Q:透過飲食和運動,有效降低內臟脂肪?
營養師 趙函穎:內臟脂肪是所有脂肪中最難減的!
在減重的臨床經驗中常發現,一旦肌肉比率上升,體脂肪就會逐漸下降;但是內臟脂肪卻是最難減的部分。
內臟脂肪的累積和年紀有關係,即使認真運動,也只能全面性的降脂,很難專門消除內臟脂肪,但飲食和運動仍然是消除內臟脂肪的不二法門。
在飲食方面,建議每餐蔬菜的攝取量要比肉多一倍;少吃宵夜,如果睡前真的非常餓,可以吃一點蛋白質,比如一顆茶葉蛋或水煮蛋、一小塊豆腐或是一杯無糖豆漿,比較容易有飽足感、能延緩胃排空,還可以幫助燃燒脂肪。
不吃或少吃精緻糖、精緻澱粉;多喝水,燃燒脂肪、促進肌肉生長需要充分的水,建議每天要喝體重40倍的水,例如體重70公斤,一天就要喝到2800西西的白開水。(以上建議針對100公斤以內,並且排除腎臟疾病的一般人建議量)
多運動,建議採取「531原則」,即一週5天、每次30分鐘、運動心跳達110下。本文摘自《請你跟我這樣過4 媽媽很有事》三采出版社
延伸閱讀:慢性發炎就像全身在放火!她做這2件事抗發炎,3個月掉7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