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和管理台海軍事危機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在最近這幾年的多篇國際報導中,例如2021年4月的《經濟學人》封面故事指出,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

1996年第一次台海危機以後,台灣方面主張,兩岸應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來避免及管理兩岸可能的軍事衝突。但隨著李登輝在1999年提出「台灣與大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以及陳水扁在2002年提出「台灣與大陸為一邊一國的關係」以後,兩岸政治關係急速惡化,有關兩岸軍事互信的任何對話均成為不可能。

馬英九於2008年上任以後,重拾「九二共識」,即1992年兩岸對推動事務性交流所達成的政治共識,兩岸的民間交流有了快速的進展,雙方簽署了23項協議,其中包括有關民事海上事務的一些措施。但是由於在馬英九8年任期內,兩岸並沒有就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達成共識,因此兩岸雖然有民間的事務性交流,但是兩岸在外交、軍事上仍是敵對,這也使得台海的可能軍事海上危機根本無法預防與管理。

蔡英文於2016年上台以後,不再接受九二共識,這使得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完全不存在,兩岸事務性交流開始倒退,民事與軍事上的海上事務對話,不可能再開展,海上軍事危機的預防與管理更是不可能了。

2018年起,中美對抗加劇,台灣執政的民進黨政完全倒向美國,台灣的軍事戰略、武器購買布署完全依照美國的規畫,台灣幾乎失去了軍事自主權。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岸的軍事海上事務其實已成為中美的事務,台灣的角色已不重要。沒有美國的同意,台灣現在執政者不太可能與大陸政治與軍事對話,大陸也不會在台灣不接受九二共識、軍事完全受制於美國的前提之下,與台灣軍方開啟軍事對話。

那麼兩岸如何才能建立兩岸的軍事互信機制,共同預防與管理兩岸的海上軍事危機?

我們先要了解,主權與領土這種高政治的問題如果存在,爭議雙方是很難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冷戰時期,北約與華沙公約組織能夠開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也是因為1975年的赫爾辛基議定書簽署,即二戰後歐洲各國領土疆界的確定後,彼此才願意共同預防與管理軍事衝突。

兩岸關係的本質是政治問題,經濟與軍事都依附於政治關係。兩岸政治關係不解決,再密切的經濟關係也可能在一夜之間逆轉,軍事互信關係更不可能建立。

因此,要預防與管理兩岸的海上軍事危機,最根本,也是必要的方法,就是兩岸必須要對主權與領土爭議取得政治共識。

台灣方面應該重新回到九二共識的立場。1992年九二共識的內容是:堅持一個中國,即堅持整個中國是不可分裂,以及兩岸應共同謀求未來統一的政治立場。在統一前的兩岸和平發展階段,兩岸應進行政治對話,以「分治不分裂」為原則,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共同預防與管理兩岸海上軍事危機。兩岸有了和平,融合才更能更順更深更廣。

在這個過程中,台灣也必須了解,不要掉進美中戰略對抗的陷阱,不要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一張牌,不要讓台灣成為東方的烏克蘭,不要當美國的棋子。台灣要有自己的防衛戰略,但台灣要拒絕成為美國的前沿基地。台灣的軍事力量只是防衛需要,而不是為了攻擊,更不是按照美國遏制中國的規畫。

台海有和平,東亞才會有和平,美中關係才能順利的和平發展。我們期待,兩岸能有智慧,擺脫外國的影響,雙方自行來解決兩岸的政治與軍事難題,以創造兩岸的和平。

(作者為孫文學校總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