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階段性任務 認知能力發展歷程
文/車先蕙臨床心理師 妝髮‧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認知能力是一組來自大腦發展之整合性的能力。它是我們認識與了解世界的基本能力,主要用來解決日常生活問題,應付各種生活所需。一般來說,認知能力會被誤以為就是「智力」或稱「智商」,其實概念上來講「智商」是某一種認知功能而已,其他還有記憶力、創造力、聯想力、計畫、推理、分類、符號表達等等各種不同的認知能力。
認知發展特性
每個人的發展都有一樣的階段順序,但是有個別差異,例如:先坐後爬再站的發展順序中,有些嬰兒較早、有些較晚。其次,很少人會跳過某個階段的發展任務,除非有些重大的事件阻撓。譬如,在森林裡長大的泰山因為沒有人類教他說話,因此他的溝通方式只有「喔依喔依喔」。他自叢林回到人類社會後才開始學說話,但是也說得不好,不像從小在人類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般可以流暢地說話。
其次,每個發展階段都有一個發展主題,也就是此時期最主要的發展任務。以皮亞傑的發展理論來說,學齡前的嬰幼兒至少經歷兩個階段的發展時期(參考表一)。其中,感覺動作期的小寶貝常會拿東西放到嘴巴吃,盯著一個物品看很久,把手腳舉起來放進口中,拿個東西重複丟而且樂此不疲,東西不見了會找。像這樣做動作、「品嚐」東西的味道,看看自己做的動作會有什麼後果,都是一歲前幼兒常見的發展行為。更大之後,會開始模仿其他人的動作,會玩躲貓貓、會用一個圈代表媽媽,這是進入生命第二年常見的發展行為。
而「前運思期」發展階段的孩子,通常活動量、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都比較好,他們已經會用言語表達自己的喜好。不過因為沒有「觀點取替能力」,導致他們無法理解別人的想法,所以常常堅持己見、溝通困難。很多家長們都跟我抱怨這時期的孩子「很番」!就是因為還在自我中心的思考模式下,既不了解他人的想法、也不了解規則是什麼,而且這時期的孩子非常「視覺系」,會以眼前的景象做為思考證據。所以如果你把相同大小的黏土,搓成一長一短,他們就會認為長的那個比較大。一直到5、6歲以後,這些堅持的孩子才會漸漸變得有彈性、可溝通,此時教養起來就比3、4歲輕鬆多了!根據這些發展理論知識,做家長的就可以判斷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都跟上來了?如果發現有些行為落差比較大,那麼可能要考慮認知發展缺陷的可能性。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簡表
認知發展缺陷與相關問題的處理
嬰幼兒時期常見的認知發展缺陷有:語言發展遲緩、全面性發展遲緩。
認知發展缺陷在嬰幼兒時期可能就會有些症狀展現出來,只要家長們多加注意,應該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在台灣,「早期療育」是針對0到6歲的嬰幼兒,經醫療篩檢後發現認知障礙或身體障礙(如自閉症、唐氏症、腦性麻痺或各項發展遲緩等),實施早期治療介入,提供必要教育、諮詢、轉介、安置與其他服務及照顧。
早期療育的功能與目標是:
1、預防不當的併發症,如關節攣縮、肌肉僵硬;2、促進孩子在感覺動作、知覺、認知發展、社交能力、自我照顧等各方面的發展;3、預防或改善病症產生的問題,使其發揮最大潛能,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也就是說,透過提早醫療介入計劃之實施,以降低或改善遲緩程度,增加孩子的生活適應能力、學習潛能,以及提升家庭的能力,除了可預防二次障礙產生外,更能有效減少長期的社會成本。
台灣諺語「大雞晚啼」,帶來許多錯誤觀念,讓語言發展遲緩的嬰幼兒,沒有辦法及時得到早期治療,延誤就醫的結果就��讓孩子後來的語言發展一直受到影響,導致溝通能力、社交上的困難。臨床經驗與研究結果都發現,6歲以下進行早期療育治療,效果相當好。3歲以下的療育效果更是加倍!家長們若懷疑自己的孩子可能有認知發展遲緩,可以直接到各大醫院的兒童身心科、復健科掛號,然後諮詢醫師的意見,透過醫師的診斷評估才能確定,千萬不要自己過度緊張,或迷信偏方治療模式,以免延誤孩子的治療黃金期。
以不同認知理論為基礎的幼兒園特色
在各種發展心理學的理論中,Piaget的理論是最受歡迎、也最為人熟知的一個認知發展理論,甚至有些幼兒園打著「皮亞傑式教學」的名號來經營或招生。另外,在台灣尚有「蒙特梭利式」、「七田真式」等幼稚園,其實背後都有不同的幼兒發展理論支撐,當然教學方式也不同。簡單來說,皮亞傑式的幼兒園大多注重孩子們主動的知識構築能力,在環境上提供豐富的資源讓他們去探索,因此教導性的活動不多。蒙特梭利式的幼兒園,則以「操作學習」為主,透過接觸實作的方式讓孩子們學習。七田真式則以右腦開發為宗旨,摒棄不斷填鴨的傳統語文教學內容,改以視覺影像或圖形式的教材,讓幼兒有興趣且易於吸收。
不過,以台灣的教育環境來說,為了因應家長要求,或是讓家長覺得自己的幼兒園很有特色,有些幼兒園會提供認識注音符號或數字、英文字母等課程,讓還在幼兒發展階段的孩子,先接觸小學階段的教材內容。有些甚至標榜雙語教學,同時學習英語會話。
由於不同的教育取向會有不同的教法,所以家長們可以在選擇幼兒園之前,先與園方討論了解一下,然後再看看是否與自己的教育理念相符合。有些家長未能事先注意到此點,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才發現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幼稚園的教法難以契合,最後心中相當不滿而離開,其實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誤會。
※原文刊載於2016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