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光復校區 軍事重地蛻變學術殿堂
記者王勇智/專題報導
國立成功大學創校於民國20年,原名為「臺南高等工業學校」,臺灣光復後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南工業專科學校」,並於60年改制為「國立成功大學」。學校從一開始僅有成功校區,到今日光是校本部就有成功、勝利、光復等多個校區。其中,在光復校區仍保留許多清朝及日據時期的軍事歷史遺跡,使校園在濃濃的文藝氛圍中,也可感受到不少軍事氣息。
3棟國定古蹟 早期均為軍營
日據時期,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為日本「臺灣步兵第2聯隊」的營舍範圍,學校現存的禮賢樓、大成館(工業設計系系館)、歷史系館3棟國定古蹟,均為當時所建之軍營。在構造上,這3棟國定古蹟的共同特徵是長條型一字排開平面配置,採歐洲連拱式建築風格,營舍四周均設連續拱圈之迴廊,東、西、北三面拱廊較寬,南面較窄;整體立面以左右對稱形式強調廳舍之莊嚴性。此外,相傳民國12年日本裕仁皇太子巡行臺南時,於當地練兵場種下之榕樹,亦成為今日成功大學之地標。
民國34年臺灣光復,國軍接收該處後改為光復營區,並於55年移撥為國立成功大學使用與修繕,至此,以往的軍事重地成為學術殿堂,讓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極富歷史教育意義。
小東門段城垣 校園獨特景觀
除了日據時期留下來的軍事遺跡之外,在光復校區內的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與小西門,更是校園內獨特的景觀。其中,小東門段城垣建於清雍正時期,原為木造城牆,西元1788年林爽文事件改建為土城,目前該處的小東門段城垣殘蹟為改建後的遺構,是臺南舊城殘蹟中最長的一段。另外,建於清乾隆時期的小西門,後來則因為都市計畫,將其由現今西門路遷移至光復校區內,與小東門段城垣連成一線,成為學校師生留影的最佳地點。
學校現存的禮賢樓、大成館、歷史系館3棟國定古蹟,均為日據時期日本「臺灣步兵第2聯隊」的營舍。圖為歷史系館。(記者王勇智攝)
成大光復校區內隨處可見充滿律動感的裝置藝術。(記者王勇智攝)
在光復校區內的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與小西門,將校園妝點成充滿歷史氛圍的學習環境。(記者王勇智攝)
光復校區內的知名景點「成功湖」,提供附近居民假日散步、休憩的好地方。(記者王勇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