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被改名、臉書抖音化,它反而趁機成贏家!5年營收成長2倍

Linkedin堅守自己的職場平台形象,不受演算法左右,反而受到利基市場的青睞。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Linkedin堅守自己的職場平台形象,不受演算法左右,反而受到利基市場的青睞。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陳育晟 編譯

專業人士社交平台Linkedin(領英)的2023年度財報,日前由母公司微軟(Microsoft)公布,年營收攻上15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千億元),較去年成長5%,更比5年前足足成長了兩倍。

而今年春季用戶在Linkedin分享的內容數量,也比2021年同期增加41%。就在競爭對手調整演算法、修改社群規則而自爆時,對Linkedin這家已成立20年的公司而言,這樣的高度成長並不尋常。

在Linkedin上擁有10萬訂閱者的作家雷茲瓦妮(Selena Rezvani)分析,推特(Twitter)在馬斯克拍板更名為X後,淪為獎勵發佈哏圖,或每月向使用者催討8美元的網站。

而Meta旗下的臉書(Facebook)、Instagram也好不到哪兒去。因擔心國際版抖音的TikTok搶走市占,幾乎已完全轉向短影音Reels,使用者忙著以短片向陌生人介紹廚房裝修小撇步或健身技巧。

而不管是Instagram,還是TikTok,當下用來卻令人深感挫折,原因是一年或半年前能在上面吸引大眾目光的方法,如今都行不通。即使使用者想要在其他社交平台另起爐灶,卻往往拿不定主意,最後只能被困在原有的社交平台。

相較之下,Linkedin過去充斥自稱為專家的人,在上面認真寫作總顯得十分尷尬,而且當朋友在某個工作任職滿週年時,系統還會自動送上電子恭賀信。

過去令人尷尬的專業職場平台,如今看來發展卻比大眾社群平台更加穩定。

這種和職場的連結,讓學生、應屆畢業生更有動機,嘗試用Linkedin找工作,而且也有越來越多人發現,在Linkedin上祝賀工作滿週年背後的實用性,不只反映他們的個性,更是他們「個人品牌」的象徵,日積月累成為想法具有影響力的人。

Linkedin做對哪三件事?

一是這幾年來,Linkedin持續強化職場的強項。例如產品團隊不斷推動「個人品牌」的氛圍,並為職場人士增加新聞通訊、Podcast、拍攝影片或錄製音頻功能,也在2011年啟動「影響者計劃」,培養更多企業主定期在Linkedin上發佈文章。

二來Linkedin即使新功能上線,也不會大幅調整演算法,對用戶分享的形式保持中立,是相較於臉書、Instagram最大的不同。而且當臉書、Instagram或X,紛紛與新聞業保持距離時,Linkedin卻反其道而行,強化和內容創作者、出版商的合作夥伴關係。

對此Linkedin表示,使用者喜歡看到「以知識為基礎」的內容,多數滿意Linked近期強化內容的舉措。今年六月Linkedin調查發現,希望看到不同內容的使用者比例,較去年同期減少八成。

疫情對Linkedin的成長也發揮關鍵作用。該平台副總裁暨執行主編羅斯(Dan Roth)指出,人們必須在家工作,並努力在工作與娛樂間保持平衡,同時還要承擔家務責任,使員工意識到必須用所擅長的知識,建立平日工作以外的另一種專業身份,會為他們帶來增加收入機會,甚至開啟個人副業。

特別是在Meta、Google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近期陸續宣布大規模裁員,讓轉職需求大增;加上Z世代與千禧世代進入職場,他們更願意學習、推銷自己,都是推升Linkedin使用率的原因。

第三個使Linkedin成長的原因是商業模式。Linkedin傾向吸引業務人員、求才的人資單位訂閱,讓他們可以在上面尋找合作夥伴或適合的求職者,不用像X、臉書、Instagram等需要廣告支持的社交平台一樣,必須依賴用戶不斷的關注才能獲利。

反觀在TikTok步步進逼下,臉書、Instagram、 或X,只能在演算法上,更加關注用戶的興趣。換言之,你可能會看到和自己興趣相符的內容,但卻看不到好友發佈的心情記事。而推特在馬斯克入主,又改名X後,時常突發奇想更改演算法,變得完全無法預測,與鼎盛時期針對不同議題自由討論的氛圍,已經大異其趣。

《科技選擇:如何善用新科技提升人類,而不是淘汰人類?》一書的兩位作者:華德瓦(Vivek Wadhwa)、沙基佛(Alex Salkever)對此很有感。

上個月,他們為雜誌《財星》(Fortune)撰文,大讚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力推的新移民政策,讓有潛力的企業家在加州扎根、開業,但他們沒想到的是,才在X分享貼文沒多久,就遭到許多惡意攻訐、猥褻的言語洗版。

他們認為,Linkedin透過前述策略,實現曾經由推特承諾的遠大目標,不只藉由議題串連,打造虛擬的時尚聚會場所,也讓用戶保持開放心胸,分享各種訊息,一如推特最輝煌的那段歲月。

然而,Linkedin並非面向看不到敵人的未來。一直想把X打造為超級App的馬斯克近日宣布推出beta版本的X Hiring平台服務,企業可在上頭公開職缺資訊,找到適合人才,而職場菁英也可分享任職動態,使X成為更便利的人力媒合平台,藉以增加X平台流量表現。

加上八月,Linkedin才全面退出耕耘將近10年的中國市場,恐怕也對營收有所影響。

當社群平台逐漸把目光投向人力資源市場,這場大戰將鹿死誰手,還有得看。

資料來源:BloombergFortuneWion

核稿編輯:吳和懋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想去日本工作,不了解求職文化只會處處碰壁!多數外國人靠「這管道」錄取

LinkedIn 20週年》用戶平均每天用不到1分鐘,20年來為什麼獲利還能成長?

珍貴的人生,都花在工作賺錢⋯「這樣做」不再被工作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