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到鳥寶寶先別急著帶走!鳥爸媽照顧生存機會大

拾獲小鳥的時候,別急著帶離現場,而是要先確認「年紀」。   圖:動保處/提供
拾獲小鳥的時候,別急著帶離現場,而是要先確認「年紀」。 圖:動保處/提供

[新頭殼newtalk]

每年4月到8月為「雛鳥季」,是野鳥繁殖、成長學飛的季節,許多熱心民眾在機會撞見落巢的小小鳥後,就直接將幼雛鳥送往救傷單位或帶回家照顧,但這樣等於拆散鳥寶寶一家。動保處表示,拾獲小鳥的時候,別急著帶離現場,可以協助放回鳥巢或樹枝上。

動保處解釋,鳥寶寶分成是正在學飛的「幼鳥」,以及還沒有行動能力的落巢「雛鳥」。若是無法會分辨的話,建議還是協助將幼雛鳥放在高處,減少干擾與傷害。

幼鳥是正在學飛的小鳥,身上已經長出大部分的羽毛,擁有具飛行功能的飛羽和尾羽,如果有看到幼鳥在地上,精神良好不斷地叫,附近有鳥巢或鳥爸媽,可以將牠放到樹枝上。

雛鳥則指的是還不會飛、需要親鳥照顧的小鳥,可能站不起來,全身覆蓋絨毛,或是羽毛還沒長齊,如果看到雛鳥在地上,可以先觀察附近的樹上或牆上有沒有鳥巢,再向鄰近的店家借椅子或梯子,戴手套或隔著紙巾把雛鳥抱起來放回巢內。

動保處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在發現落巢幼雛鳥的第一時間就將牠撿離現場,這些幼鳥在鳥爸媽的照顧下,更有機會在野外生存;野鳥志工雖然能養活這些幼鳥,卻比不上鳥爸媽的撫養與教導。

更多新頭殼報導
今回暖北部東部有雨!吳德榮:入夜降雨範圍再擴大
「浪漫大坑、農鮮市集」3月13來喝天皇咖啡

幼鳥在鳥爸媽的照顧下,更有機會在野外生存。   圖:動保處/提供
幼鳥在鳥爸媽的照顧下,更有機會在野外生存。 圖:動保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