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手術可以不再漏尿了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台中報導

上圖:台中榮總泌尿外科主任裘坤元醫師

攝護腺(又稱前列腺)手術以攝護腺癌的挑戰性最大,原因是整所切除了因為手術中括約肌的破壞,經常導致膀胱缺少支撐力道而發生後術病無法控制的排尿狀況。台中榮總近來以改變手術路徑的方式,執行攝護腺切除,最大程度減少對泌尿系統的破壞,超過九成的病人在術後一個月擺脫尿布的困擾,回復正常的生活品質。一般單純攝護腺腫大是不需如此,但若擔心有罹癌風險,可以用相同術式摘除攝護腺。

上圖:攝護腺癌新術式

攝護腺癌在近年的發生率,一直佔臺灣男性惡性腫瘤仍名列前矛,且因為年齡層老化及飲食的西式化,其危險性持續增加中。和其他大多數癌症相同,早期發現,早期手術切除,目前仍是提供病患根治的唯一治療方法。

臺中榮總從2014年11月開始為早期攝護腺癌患者,施行Retzius空間保存的機器人輔助攝護癌根除手術,甚至從2015年6月開始為攝護腺癌病患,施行Retzius空間保存的腹腔鏡攝護癌根除手術。至今兩種術式共累計有50例病例,其中包括35例機器人輔助手術及15例腹腔鏡手術,而這兩群病人在術後尿管拔除一週內,就完全不需使用尿布的比率高達83%和80%,且這些病人在術後一個月時不需使用尿布的比率更高達94%和93%,著實改善這類病人的術後生活品質。

臺中榮總泌尿外科裘坤元主任指出,男性要保持正常的尿液控制機制,牽涉到完整的骨盆腔結構,正常的膀胱儲尿能力,健全的骨盆底部肌肉及筋膜的功能,以及完善的膀胱頸及外括約肌的收縮力量。當病患接受傳統的攝護腺根除手術時,無論是採用開放性手術、腹腔鏡手術,或是機器人輔助手術,因為骨盆腔結構的破壞,骨盆底部肌肉及筋膜的功能缺損,以及膀胱頸及外括約肌力量的減少,都將導致尿失禁的結果。這些尿失禁的現象,尤其在腹部用力時,如行走、跑步、從坐到站、咳嗽、彎腰及打噴嚏時最明顯;有時甚至連洗手和喝水的時候,也會漏尿。

裘坤元主任強調,在傳統的攝護腺癌根除手術中,皆需將Retzius空間打開,從前方進行攝護腺分離以及重建膀胱與尿道間通道。而Retzius空間保存的攝護腺癌根除手術,則是從攝護腺的背面,直接將攝護腺分離,並進而重建尿路。就像一間房子牆壁裡的水管破了必須要換水管時,以前是將牆壁拆掉露出水管進行替換,如此一來牆壁因為缺損導致對屋頂的支撐力度不夠,屋頂上的水就會漏下來。新術式是經由地面鑿到牆壁後方,直接把破的水管從牆壁中抽換,不去動到對屋頂的支撐,減少漏水的可能。一般咸信,這樣的手術方法,可以透過保存大部分的骨盆腔組織,提供膀胱及外括約肌更好的支持力,大幅改善病人尿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