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利國小2》我長大要踢進奧運! 花蓮縣跆拳道新勢力

明利國小跆拳隊,冼祖名攝。
明利國小跆拳隊,冼祖名攝。

花蓮縣萬榮鄉明利國小這幾年在前倫敦奧運跆拳道女子57公斤級銅牌好手曾櫟騁大力推廣跆拳道運動下,已經有收到不少好成績,不過明利國小位置還是稍微偏遠,加上全校沒有正規的場地,設備跟資源還是不足,雖然有部分企業支持,但校方還是希望未來能有專屬場地,讓更多小朋友可以安心接觸運動,甚至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走進明利國小校園,雖然校地十分小巧,但已經有長達64年的歷史,甚至日治時期就有歷史記載,學校圍牆外,就可以聽到火車經過的聲音,非常有特色。

而明利國小學童主要由三個部落組成,分別是山上的明利社區、馬太鞍社區及下部落的明利社區,學生98%為太魯閣族。

明利國小校長胡永寶過去在西林國小服務,他透露,自己在萬榮鄉服務多年,看到明利國小的跆拳隊十分整齊,當時就印象深刻。他在去年8月被調到明利國小,感受到幼兒園到國小,再到國中,已經有不錯成效,「我相信未來萬榮鄉的跆拳道發展會越來越好,因為不管是西林、萬榮國小等小朋友也都願意學習跆拳道,慢慢就會有形成風氣,大家也越來越重視。」

不過明利國小還是對於經費跟設備希望可以多爭取,即便目前已經有小小的成效,但若要跟其他縣市或是都市的學校相比,還是有段差距,「若有機會增加重量訓練設備,又符合法規等相關訓練規定,未來我們還是希望有設施與道場出現,這點也希望相關單位可以多加考慮,而不是用比較單調的提供固定補助,而是以差異化的方式思考,相信對明利國小都有幫助。」胡永寶表示。

事實上,明利國小在田徑、傳統技藝(如:射箭)等表現,過去就十分優秀,不過家長往往會希望學童專心在課業上,卻忽略跆拳道其實也可以陶冶性情,增加禮儀跟幫助學業外成就發展,這點也讓曾櫟騁一度遇到瓶頸,但她透過自掏腰包幫助學生參與賽事,甚至溫馨接送學童等,逐漸讓家長接受與學習跆拳道的精神。

曾櫟騁以自身例子鼓勵學童,「若是跆拳道踢得好,加上學業也有一定成績,不但有機會領到獎學金外,也可以幫家裡減輕負擔。」而明利國小目前也有巫冠潔教練協助指導,她自己也是太魯閣族出身,過去還是「跆拳道美少女」,如今回到家鄉,也希望這些學弟妹能夠懂得感恩與回饋。

巫冠潔在青少年時期就拿過世界冠軍,由於她家境清寒,父親很早就過世,由母親帶大,當時還創造出「鐵皮屋傳奇」,而她在從國立體大畢業後,就跟著恩師回到家鄉,持續為花蓮跆拳道盡一份心力。

「當初主要是高中我是曾教練學生,大學主要有機會回來實習,我也詢問是否有機會回到家鄉幫忙,當時就帶過小朋友,就很有興趣,也可以回家,跟著教練一起教學,我也很有安全感。」她說。

小朋友的好勝心很強,也很不服輸,所以讓巫冠潔特別想要幫助自己的族人跟學弟妹,「我覺得他們很耐操,跟我以前很像,以前他們會比較沒有自信,因為出身在偏鄉,但是我也慢慢灌輸他們『你們是最強的』,讓他們比較有自信。」

對於巫冠潔來說,他不太希望給這些孩子壓力,或一定要有好成績,但要懂得「感恩」、「禮儀」,「不要忘記教練」,因為這些是跆拳道的基本觀念,唯有做好這些,才能再來談成績。

不過在曾櫟騁以及巫冠潔等教練兩人三腳的努力下,加上學校支持,明利國小、萬榮國中已經成為花蓮縣跆拳道的常勝軍,就連幼兒園的主任耿霈文也鼓勵自己的女兒莊繡安下課後從鳳林國小來練習,耿霈文十分認同跆拳道運動可以為兩位女兒帶來更多除了課業上的學習跟社會體驗,甚至也懂得感恩跟禮儀。

「身體健康就會帶動智商,也不容易生病,雖然有時也會練到瘀青,但也知道怎樣照顧自己,其實這是很難得的機會,離家近,又可以運動,保護自己,練跆拳道也有蠻多好處。」耿霈文說。

莊繡安對於品勢很有興趣,但她在對打更有身材上的優勢,在全國賽也展現出天分,耿霈文期待她有更多經驗,對於比賽就會更有自信,保持好的運動習慣。

目前小六的陳仕穎認為,「練跆拳很好玩,很喜歡打品勢,我希望未來可以打到奧運金牌,當台灣的榮耀。」小五的陳柏安也一路從幼兒園練到國小,「我自己是比較喜歡對打,未來希望可以當國手,全家都很支持我,希望有好成績。」

幼兒組賴柏丞則是潛力十足,他對於「臺灣戰神」朱木炎、以及曾櫟騁教練都十分崇拜,「想要拿全國第一,保護家人、自己,未來想要打到奧運。」

雖然花蓮過去曾被稱為「跆拳道沙漠」,不過在明利國小、萬榮國中以及曾櫟騁等教練努力下,這些小幼苗未來以奧運為目標,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從花蓮出發,從台灣踢到全世界。

更多TSNA精彩報導
統一獅》任意引退1年李丞齡來獅隊測試 球團提供10天時間
84銅棒40年》林易增解密!中職首起重磅交易 主動換到象隊生涯喜增6座總冠軍(下)
84銅棒40年》奪亞洲賽全壘打王 林易增在奧運銅牌戰打中南韓強投宣銅烈手臂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