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華園黃字團獻演宮廷戲 探討皇室血緣牽絆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明華園黃字團《龍孫》、《狻睨》兩齣宮廷傳承大戲,11、12日接連於臺北大稻埕戲苑獻演,由國家文藝獎得主陳勝國編導,前者以清乾隆皇帝、後者以明太祖朱元璋為主角,描述帝王之家「祖孫」之間的親情血緣牽絆,以虛構的情節探討人性良知,強調代代相傳,兩戲富含內心層次變化,考驗演員演技。

明華園總團長陳勝福表示,這次重現首席編導陳勝國《龍孫》、《狻睨》兩齣宮廷大戲,他擔任製作人並統籌各項工作,明華園家族共有12個獨立團隊,兩齣劇碼都由「黃字團」當家小生翁妙嬅主演,其扮相俊美、允文允武,黃字團團長陳子陽也號召家族青年軍共演,演員陣容堅強。

明華園總團陳昭婷專攻小旦,其嗓音柔美,做工細膩;陳昭賢則專攻小生及娃娃生,扮相俊俏、允文允武;新生代演員吳米娜,功底扎實,為舞臺上難得的女武生;藝華園團長陳子豪專攻武生及丑角,其武生扮相英俊勃發,傳統身段更是扎實;藝華園當家小旦晨翎扮相清秀、身段柔美,為此次演出增添更多風采;玄字團陳子謙等人都參與演出。

編導陳勝國表示,近年宮廷劇著重后妃爭鬥,《龍孫》、《狻狔》兩齣戲雖以宮廷為背景,但探討「親情」,無論是「明君」或是「暴君」,即便擁有至高無上權力,君王也是「人」,與生俱來的真與善,也許被蒙蔽但不會消失,透過乾隆帝和明太祖兩位君王因利益的衝突、家人互相猜忌,甚至不惜殺害親生兒子,卻能在面對真摯無邪的孫兒時,感受親情溫暖而喚回良知。

《龍孫》故事背景發生在清朝,虛構乾隆帝殺子奪媳的事件,皇孫為保命流落民間,11年後皇孫攔下乾隆翬駕,要求認祖歸宗,讓乾隆帝陷入道德良知與皇權利益的拉扯之中。已鑄成大錯的乾隆帝,面對道德的審判與血緣關係孫兒,他會該如何選擇?

《狻狔》故事發生背景於明朝,敘述明太祖朱元璋性情暴戾,整日疑神疑鬼、終日鬱鬱寡歡,深怕被謀害;為遵守對馬皇后臨終前的承諾,讓長子朱標登上王位,宛如「狻狔」般始終疼愛最弱小的孩子般,呵護著文弱的太子,對四子朱棣多有忌憚,處處防備,父子衝突不斷,進而將朱隸關進宗人府,直到見到天真無邪的孫兒們,終於明白「天倫之樂」卸下防備。

明華園黃字團《龍孫》由當家小生翁妙嬅扮演乾隆皇,從小生到老生展功力。(明華園總團提供)

明華園黃字團《龍孫》特邀總團青年演員陳昭婷(右)與李郁真(左)共同主演。(明華園總團提供)

明華園黃字團《龍孫》由當家小生飾翁妙嬅(右)飾演乾隆與陳昭賢(左)扮演的龍孫共譜祖孫情。(明華園總團提供)

明華園黃字團《狻狔》由明華園藝術家族青年演員陳子豪、吳米娜、李郁真(由左至右)聯合演出。(明華園總團提供)

明華園黃字團《狻狔》由當家小生翁妙嬅(右)與藝華園當家小旦晨翎(左)主演。(明華園總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