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凱無緣巴黎奧運讓黃金計畫被降到第四級!黃金計畫目的是在投資未來還是在論功行賞?

文/焦佳弘

因為打不進奧運然後被降級的選手只有李智凱嗎?當然不只。

在奧運之前,因為媒體朋友的報導需求,跟體育署確認了一下黃金計畫最後的名單內容。最讓我驚訝的就是這次新聞中的李智凱,當然,還有因為也看得出來有幾位選手是因為沒能打進奧運,被放到了第四級。

.

🔥更多最新 運動視界 精選好文:

ESPN 21 世紀 25 大 NBA 球星(上):除了馬刺、勇士王朝成員之外,還有誰也入榜?

費城人戰績獨走、天才投手橫空出世-回顧 2024 大聯盟上半季十大話題

從「分一杯羹」修成正果?T1 League 歷史 10 大名場面

.

李智凱 這差別有多大,以李智凱來看,從原本第二級一年有1000萬額度可以用在後勤支援的,瞬間變成下屆奧運第四級的一年250萬。當然,金額多寡很重要,但重要的不只是數字,而是我們的制度到底是如何理解與對待我們的運動員。其實,這題也很類似之前我們在協助女足球員們必須要反覆面對「辭職投身國家隊卻會在賽會後結束瞬間斷炊,又要花好長一段時間重新求職」,以至於選手們對於投身國家隊充滿疑慮的問題處理。

但是,我們對於選手的支持,真的就只能在賽會結束、沒有拿到奧運資格後瞬間歸零,或是直接降級處理嗎?運動員不是遊戲角色,可以一個按鈕就能馬上進入到下一個人生角色,但在我們國訓中心的概念中,在賽會的隔天、在沒能晉級的隔天,因為「任務解除」,國家從此對選手也不再有任何責任,不需要考慮選手依然要面對自己的人生,也不需要考慮選手們其實還有繼續追逐榮譽的需求。

「緩衝」這個概念,從不存在在我們國訓中心跟體育署長官的認知中,不如說,可能長官們還會覺得,都已經沒打進奧運,還讓你能有黃金計畫四級的待遇,已經是長官的「恩給」。

同時,其實這份名單有趣的事情也在,我們的體育署長官們又是如何定義「分級」,不只是沒有拿到奧運資格會被降級的問題,讓我驚訝的是,明明已經取得奧運資格了,卻還有許多選手是被放在第四、第五級。如果,黃金計畫分級的標準是「奪牌可能性」,那把吳詩儀、李孟遠這兩面奧運銅牌放在四級的「競強委員」們,需要為自己的低估負責嗎?還是反正只要有人奪牌了就都是委員們英明神武,下次評估的時候再幫選手們獎勵性的升級就好?於是問題也是,到底黃金計畫我們而言,目的是在投資未來,還是在論功行賞?

.

🔥更多最新 運動視界 精選好文:

ESPN 21 世紀 25 大 NBA 球星(下):Lebron James 領銜,能入榜的無不是傳奇!

MLB》國聯打擊王打擊率不到三成?會有 20 勝的巨投誕生嗎?-大聯盟剩餘 2024 賽季的精彩看點

黃恩賜重回一軍投手丘:浴火終有重生時

.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又如果真的如政府說的「能站上奧運舞台的都是我們的台灣英雄」,那為什麼不能在艱難的取得了奧運資格後,讓選手們都可以得到國家不吝嗇的支持,而不是用分級告訴選手「國家覺得你沒奪牌希望不值得投入」?當「預算倍增」好像變成了體育政策的核心內容,我們在體育行政最常要面對的問題往往都是,「不是沒有錢,只是長官覺得你不配」。

現在的張廖萬堅次長,也在立委時期質疑過黃金計畫只有徒編預算卻不去執行,當然,次長那時候可能沒注意到的是,不是不執行,而是奪牌主義讓我們體育行政的長官們覺得沒辦法奪牌的選手不值得投資。

「只是空窗期」、「十月會恢復」這種個案式回應是體育署慣用的手法,但是真正的問題還是在於,台灣體育行政組織文化還需要多少次選手跟教練忍無可忍的發聲,才能夠真正走出奪牌主義,真正回到理解運動員的需求與溝通的重要性?我當然相信,在這次教練的發聲之後,李智凱的訓練經費可以不用擔心了,但,其他一樣被移出三級名單之外,沒有足夠聲量的選手呢?

而這樣的組織文化,就算我們真的升格體育部,問題就會被解決嗎?

 

延伸閱讀:

運動視界啪EP.181-不嚴謹的黃金計畫?難以執行的競技運動全民化? feat. Jeff徐正賢

巴黎奧運》有一種勇氣,叫做戴資穎,叫做陳雨菲,叫做安洗瑩。

或許除了運動選手外 臺灣更應該培養「運動觀眾」來健全運動環境

一天516元?從中華女足的一日經費看台灣體育政策的悲哀

裁判爭議評分無緣巴黎奧運 體操好手李智凱:「已經燃燒殆盡,時候真的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