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貓咪送餐機器人更強!普渡科技推全新清潔機器人,緩解勞動力困境

近年來,許多餐廳陸續導入送餐機器人以彌補人力不足的困境,其中又以中國科技公司普渡科技開發的貓咪送餐機器人 BellaBot 最受歡迎,並廣泛受到日本消費者喜愛。日前,普渡科技宣布將進一步跨足清潔機器人市場,將針對醫院與旅館等場所展開自動清潔型和手動型兩款機器人的銷售。

賣萌同時解決痛點,讓貓咪機器人市場接受度高

普渡科技成立於 2016 年,目前已在全球超過 60 個國家和地區銷售自動機器人,其自身的技術、品質、品牌實力,都是成功的關鍵。

作為製造商,自行開發了包括感測器和馬達等 4 個核心零件,從核心到軟體全掌握,避免中間銜接出問題。開發團隊也會親身造訪機器人工作的現場,進行資訊收集,看機器人是否實用,客製化完成需求,並提供解決方案。例如日本連鎖餐廳 Gusto 看重的「端水平穩」、「多台機器人行走不打架」,普渡的機器人都能真正解決痛點。

導入送餐機器人,對商家來說也有不少好處,包含讓客人縮短在尖峰等待期,提高座位周轉率,同時降低員工工作負荷、營造更好的工作環境等。而 BellaBot 討喜的貓咪造型,更是餐廳的活招牌,如店員可指示前來用餐的孩子們與機器人互動,相關影音在社群平台上廣受歡迎。

普渡科技執行長張濤分享:「機器人常給人一種冷漠的印象,但我們的機器人主要用於餐廳、酒店、購物中心等為消費者服務的場域,因此我們希望它能帶來親近、溫暖感。」普渡在開發設計時想到,貓是最受人們喜愛的動物之一,且以貓為動畫的主角包含哆啦A夢和 Hello Kitty 等,在全球都大受歡迎,以此為發想創造出貓型機器人 BellaBot,也的確廣受歡迎,官方甚至也為 BellaBot 推出了 LINE 貼圖和角色商品等。

Bellabot Sticker 圖/LINE
Bellabot Sticker 圖/LINE

透過新配置,快速清潔髒污

普渡新推出的機器人「PUDU CC1」內配置了5個超音波感測器、多個攝影機和高性能的 LiDAR 感測器等,比 BellaBot 更進階,可實現完全自主運作,並一次性執行吸塵、擦拭、掃地和最終乾拭等 4 項任務,清除細微的塵埃、垃圾後,也能清洗和乾拭地板。若客人打翻咖啡,可以迅速清潔並乾燥,將地板恢復原狀。

感測器也讓機器人能「智慧避障」,它可以在最窄 70 公分、坡度 8 度的區域內前進,並避免撞到人和障礙物,徹底清潔每個角落,尤其超音波感測器更讓它可靠近牆壁工作。機器人適用於地毯、大理石和磁磚等各種地板材質,並可在專用的站點上自動供水、排水和充電。若清潔到一半真的沒電,機器人也能記住該位置,充飽電後回復同位置繼續工作,讓每個角落都不漏勾。

PUDU CC1 也實現了高效率清潔的目標,其每小時清潔面積為 700~1,000 平方公尺,每次充電時間為 3 小時。充飽電後最長可持續工作 8 小時。目前它雖沒有像貓型機器人那樣的角色設計,但在清潔過程中,它會在螢幕上顯示眼睛,並靠 AI 語音功能發出提示語言,增加親和力。若有PUDU CC1 無法清潔的區域,普渡開發了另一款微型數位洗地機 PUDU SH1 相互搭配,人可單手操作至更小或不規則區域清潔,解決 CC1 的盲區。

PUDU CC1 圖/Pudu Technology
PUDU CC1 圖/Pudu Technology

解決勞動市場問題,普渡要賣出百萬台機器人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在今年 5 月的統計,清潔工作的需求人數,是供給人數的 2.94 倍。儘管許多行業已將清潔工作外包給清潔公司,但工作現場情況還是很緊張,龜田綜合醫院清潔經理松本忠男就大嘆:「人手不足已成為一個問題。」尤其地板清掃等工作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若能將這部分工作移交給機器,員工就能專注於人類才能完成的清掃工作。

目前普渡科技的清掃機器人已導入千葉縣三日月酒店集團中,三日月表示,機器人的工作效率比一般人高出 3 倍,被視為緩解服務業勞動力短缺的最佳解。

日本在清掃領域面臨嚴重的人手不足問題,讓普渡看到市場需求。上市的第一階段,張濤喊話「在日本賣出 3,000 台清掃機器人」的目標。能有此豪語,也顯現普渡對自身技術、產品、品牌和規模都具有信心,且從「BellaBot」在日本已賣出 7,500 台來看,普度已有相當的品牌接受度。張濤進一步點出:「光在日本,清掃機器市場規模高達 1.1 兆日圓(約新台幣 2,392 億)。」因此長期目標,張濤更自信喊出要賣 100 萬台。

普渡在製作機器人時,就有思索到未來將是人與機器人「共生」的世界,因此普渡認為機器都應具有親和力的設計。而普渡提供產品最大的價值,就是解放現場員工,不再需從事簡單、重複的體力勞動,而是能將工作交給機器人,空出的人力,品牌端即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款待和服務,算是在解決缺工問題下,對品牌和消費者都創造出雙贏的局面。

資料來源:ITmedia(1)ITmedia(2)Impress WatchBusiness Insider Japan

更多報導
40%的工作沒意義!AI 浪潮來襲,「無意義工作」將被終結?
如何釋放 AI 最大效益?企業導入生成式 AI 前,先克服這些挑戰
人工智慧、電子錢包、跨界合作,銀行界 3 大動態將帶來哪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