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因何不起浪?-以數據分析淺談林子偉的打擊問題
文/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林子偉前進亞運,留下來的是許多討論,假如還有人期待他的話。
這樣說或許很難聽,不過身為目前野手身價最高者,從他初登場的八月十九日到九月二十四日之間,在攻擊方面的表現實在難以恭維,其相對攻擊指數(OPS+,100為聯盟平均)僅有65.7,隊內相對攻擊指數是更難堪的51.9。
打個比方,就是以為海嘯來襲,等了半天以後迎來的是浸濕腳踝的小浪,要說有多尷尬,就有多尷尬。當初林子偉要加盟的時候,多數專欄作家都看好其成為左手版陳鏞基,現在看起來距離實在是有一點點遠。
那麼,林子偉是名過其實,還是真的還在適應?
趁著林子偉還在時光凍結的時候,就讓他這段時間的表現來說話吧。
.
🔥更多最新 運動視界 精選好文:
這種「外掛」洋左投韓職能不注意到嗎?兄弟艾士特「橫掃球」大解密
馬林魚在平手局面下佔盡優勢?戰績相同下所有外卡可能的局面和情境
【秉筆直書】太空人 vs. 水手轉播後記:像極了世界大賽的高張力戰役
.
到目前為止,林子偉的打擊確實有一點點讓人失望
圖片取自運動視界圖輯
以下數據來自灼見運動數據的統計,感謝他們的支持,以下開始解說。
林子偉在前往亞運之前總共打了75個打席,老實說不算多,在75個打席裡運氣可能支配一切,即使如此,這還是累積了一些數字,讓我們來一一檢視。
首先,投手對林子偉投出320顆球,而且看起來是有在提防他,往好球帶丟的比例是44%,稍微低於聯盟平均一些。
再來,相較於聯盟,林子偉不太隨便動棒子,動了以後揮空機率偏高,他的揮棒比例(Swing%)是44%,揮空比例(whiff%)是驚人的30%,這種揮空比例告訴我們,他很少拿棒子去就球,多半是看準來球用力揮棒,揮空就揮空。
這種「用力揮棒去打」的打擊邏輯讓他打出去的球都強而有力,他軟弱擊球比例僅有聯盟的一半,強勁擊球比例則比聯盟高一些,多數都是中間強度的擊球,我們都知道,有些時候是打得好不如打得鳥,他在5次的軟弱擊球裡竟然打出2支安打,就是打成小飛球在內外野之間落地。
說到林子偉的打擊,大家印象深刻的應該是他在外野深處的擊球被接走的樣子,由於林子偉名氣太盛,讓各隊都很警戒他的長打力,佈陣上外野手都朝後站,也就造就之前所說「打到外野深處的飛球通通被收走」的結果。
加上平飛球,他的飛球只在場內落地7次,包含剛才講到的那2支小鳥安,都分布在外野前段或是內野後段,打到外野深處如果不出牆,基本就都找人。球在外野中後段找人並不意外,在牆邊都找人真的就有一點給他倒楣。
.
🔥更多最新 運動視界 精選好文:
《小鐵如擬》「宇宙政大」耀武揚威之外 跨聯盟邀請賽表達了什麼?
林來瘋狂潮空降高雄:林書豪 2022-23 P. LEAGUE+ 十大名場面
誰會是聯盟下一個 Kawhi Leonard、Paul George 等級的攻防一體頂尖側翼?
.
說完林子偉的打擊結果,接下來看看林子偉對各類球路的反應。
如果分球種來看,林子偉面對的320顆球裡,有177顆直球、53顆變速球、42顆滑球、32顆曲球、9顆指叉球和7顆卡特球。
粗分的話,變速球、曲球和指叉球可以說是慢速球(offspeed),和直球速差明顯,而滑球和卡特球則是「類直球」,和直球速差比較小。
針對慢速球,林子偉在16次把球打進場內,僅有3次打到反方向,真的是無關進壘點,慢球來就拉。
會這樣說不是沒道理的,如果很粗暴的把進壘點分成內外來看,這16顆球只有6顆在內角,結果卻有13次擊球結果向右邊走,他的進壘點只有「非常前面」和「前面」兩種分別,他的把球跟進來,是大聯盟意義上的跟進來,不是中職意義上的跟進來。
如果他習慣中職以後能抓到比較好的擊球點,之後表現應該會有所改善。中職的變速球對他好像沒什麼威脅性,先不論打不打得好,至少他分辨的不錯,相較之下比較不會去追打,要打也能打中,甚至把壞球打成安打。
再來說到「類直球」,這就比較有趣了。
先來說直球。
林子偉對直球的反應很好,他打直球的打擊率高於聯盟平均,對左投的小樣本內更殺,然而唯一的問題是打直球的時候彈道似乎有刻意抬高,導致平飛球比例(LD%)不到10%,大部分的球都往外野飛然後被接走,如果他的彈道再平一點,或是他把球再帶進來一點,就比較有可能找洞。
卡特的數字太少,姑且不論,接下來要討論的是滑球。
滑球是林子偉今年度完全的弱點,他碰到42顆滑球,揮了其中23顆,打進場內8顆,揮空9顆,其他打成界外。他有挑比較偏中內側的滑球在打,只有一顆王躍霖丟到非常內側的滑球打成反方向小飛球,其他都往右邊走,然後不管打近打遠都是出局。
.
🔥更多最新 運動視界 精選好文:
亞運戰前報,談談中華爭金之路主要對手之一,旅台就是神?熟悉面孔雲集的社會人日本代表隊
【卡特的棒球規則教室Vol68】捕手回傳球打中打者球棒該如何宣判?
.
右投會把滑球控制在他的內角低,他很容易忍不住出棒然後揮空氣,左投則是往外角拐出去的滑球會拐到他,主要是對上艾士特,那顆橫掃球(sweeper)讓他揮空三次,再多對戰幾次,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至於打擊冷熱區,外角低的慢速球和高的直球對林子偉有相對好的引誘效果,容易讓他揮空,雖然他對外角球有準備的時候能打好,如果球數陷入劣勢,他必須被迫出棒的時候,把球丟到這幾個位置都會有奇效。
粗暴一點的說,林子偉在有限的樣本裡,對外角高的直球和外角低的慢速球比較沒有抵抗力,現階段高球是他的強項也是弱點,低球則因為慢球太強拉、直球仰角抬太高,現階段都打得不太好。
林子偉之後也挑戰過幾次大牆,就沒這麼容易成功。
再來,就我認為,現階段林子偉打擊的關鍵,就在吉力吉撈接受訪問時說「很能理解林子偉,剛回來的時候覺得142感覺就很快」的那篇文章裡。
前面已經稍微提過,林子偉的擊球結果相當偏拉擊,這很明顯是擊球點放得太前面,又或是揮棒的節奏「太快」。
雖然是有點題外話,不過大聯盟現在直球已經是動輒160kph在跑,不是「一年看到十幾球」,而是一個投手一年可能可以丟個一兩百球的程度,他們目前直球均速落在150上下,這是中職的頂級球速,卻是大聯盟的均速。
在直球150的世界裡,變化球大概也是140的程度,也就是人家的滑球是我們的直球,人家的直球是我們的……超級直球?
為了對應這種球速,自然會養成相應的打擊節奏,林子偉看起來就是如此,從整體落點分布來看,他25次打進場內的飛球僅有8次往反方向,滾地球更是極端,21次打進場內僅有2次往反方向,其他絕大多數都被右邊的內野手吃掉。
不過接下來就有趣了:我們知道林子偉有一段時間打不好,然後被拔先發,想說讓他冷靜一下,那他冷靜以後得到了什麼結果呢?
如果我們把林子偉出賽粗分成前後兩半來看,前半是八月十九日初登場到九月三日,後半是九月四日到離開臺灣的九月二十四日,
在前半段,他的打擊模式相對正常,高飛球和平飛球還算平均分布,整體擊球比例是48%拉打、24%往中間打、29%反向攻擊,打進後半戰以後,這個比例變成:70%拉打、15%往中間、15%反向攻擊,然後更常被佈陣吃掉。
冷靜的結果是「覺得自己打得不夠大力,所以打更大力」,是這樣的嗎?
假如中外野手沒有退得很後面,這一球應該會被中外野手接掉,就是之前所謂「威名太盛以致於只能打縫隙」的狀況。
嗯,當然不是。
我認為,整個打擊偏左的成因,是林子偉還在適應中職,而且這個「適應」並不是多看幾球變化球就能解決的。
畢竟要一邊比賽一邊修正擊球節奏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比單純的「把球跟進來一點」難上很多,他不是亂打,也不是無法分辨球路,真的是像吉力吉撈在訪問裡講的,還沒習慣這種速球88到90mph的世界。
我想在經過一陣子的「冷靜」以後,林子偉和教練團得到的結論應該是,維持他今年的打球方式和節奏,真的為了把球帶進來一點破壞此前已經習慣的身體節奏,也不一定就能得到更好的成果,要進行大幅度的修正,通常需要經歷完整的秋訓和春訓才能達成,在那之前,照著原本的方式來打球還是最好的。
老是在牆邊被接走確實是有點運氣成分,我們都知道樣本一大運氣是會平衡的,說不定他從亞運回來打擊結果就會開始找洞也說不定。
即使不是如此,反正他也不是只打2023年,在今年剩下的比賽,他光是手套就有先發的價值,打擊可以期待,但是不要太過期待,他應該有機會向上修正,不過至少今年不太可能是大家期望的那種「OPS+ 120的中長程打者」。
最後的最後還是要強調:320顆球,75個打席,真正能說穩定下來的數字僅有SO%,而且這也只是今年。結論或許有點悲觀,但,那只是現在的、今年的林子偉,未來還很難說呢?
.
🔥更多最新 運動視界 精選好文:
兩場表現賽就空降 2023 狀元,一瞥改變 NBA 的世代奇行種:Victor Wembany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