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一個有機體的家 如何讓家人感覺被愛

陳子蘭從事智慧家庭教育有十年了,她做婚姻、家人關係諮詢,也和做父母的分享育兒觀念,她問大家是否每天都會和家人聊天?還是每天都趕來趕去,回家只是睡個覺?那麼家到底是家庭的家?還是枷鎖的枷?

「回到家會讓你感到舒服嗎?還是你回到家好有壓力?門打開就覺得待會進去不知道是不是有衝突?」

家,應該是讓人放鬆的地方,而不是拿來爭是非對錯講道理的,給家人的愛是愛?還是阻礙的礙?陳子蘭舉例,就像媽媽煮飯給孩子吃,是愛啊!可是當孩子說他不餓不想吃的時候,媽媽會怎麼說?「不行!我煮得這麼辛苦怎麼可以不吃。我數到三,如果再不來吃,等一下就不准吃餅乾!」這一講,愛就被你回收了。

陳子蘭教大家反省,在家庭生活中你重視的是事件還是人?有夫妻每天都在吵,大小事都可以吵,先生只要回來喝水,杯子放桌上,老婆就說,你可不可以不要每次杯子用完了不收!就像這樣,夫妻關係吵壞了。陳子蘭建議做太太的改個口氣:「你還要喝嗎?不喝我幫你收走。」

我們生活中有太多都用事件破壞了家人關係,製造很多不必要的衝突,變得彼此不快樂,那麼即使有愛,也給錯了方式了。陳子蘭建議要有一個正面的說話公式:「鼓勵、肯定、讚賞、禮貌、體貼、詢問、關懷」,相反的是負面的責備、恐嚇、威脅、利誘,「只要你負面語言一出來,愛就消失了。」

她問大家,我愛你的「我」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大多數台下聽眾都舉手認為是生產者,陳子蘭說,我愛你的「你」才是生產者!「為什麼?因為你對我好,送我禮物,所以你是生產者,我不過是消費你給我的愛而已。」如果轉換像這樣的想法,你對對方的講話方式和心態就會從此不同。

有個太太問陳子蘭,為什麼先生總是說謊,明明是跟同事出去吃喝玩樂,還要說他是加班,「因為他怕妳生氣。」

還有一個媳婦每年只要過年就很頭大,因為要回婆家跟婆婆相處好幾天,陳子蘭教她要改變「情境」─跟婆婆說好話、榮耀婆婆,婆婆感受變得很好,也改變了對媳婦的態度與行為。陳子蘭建議大家試看看,也不妨培養適度的幽默感,「只要放鬆心情就能夠幽默面對所有壓力」,她拿自己為例,「很久以前我先生這樣跟我說:你眼光很差!我當下就跟他說:對,你眼光比較好,所以你選擇了我。」意思就是,對,我眼光差所以才會嫁給你!

她請大家用雙手圈住自己的胸口,感謝自己,「我覺得感恩是一個非常重要釋放壓力的來源,練習感謝自己,感謝周圍的人,感謝大家,用愛善解一切!」

看更多→【人文講堂】經營一個有機體的家 - 陳子蘭

【本文為「大愛行」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