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降低自殺率 成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國立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系教授吳治達團隊耗時1年研究發現,綠地覆蓋率與自殺率有顯著負相關,鄉鎮綠地每增加1%、自殺率降低0.2%,該研究成果於11月1日發表於荷蘭「景觀與都市計畫」期刊,也是國際都市研究領域46個全球期刊中排名第一期刊,受到矚目。

吳治達說,這項研究結合測量及空間資訊、公衛、森林與統計等領域專家,透過收集2000年到2018年健保資料庫、全台368個鄉鎮自殺人數,並透過地理資訊系統及衛星資料,獲取各鄉鎮綠地數量(公園、校地為主),以美國麻州大學發展的地景指標量化程式Fragstats,量化綠地結構。

吳治達表示,之前曾研究植物對身心健康影響、綠地多寡與壽命長短研究,這次想進一步了解綠地如何改變身心,依過去統計,台灣鄉村自殺率高於都會區,但鄉村民眾擁有綠地數量可能比都市多,這也牽涉收入高低、婚姻狀況,甚至連空汙與溫度在之前研究也認為與自殺率有關。

因此,團隊針對影響自殺率的因素校正統計,結果顯示,綠地面積愈大、綠地邊緣形狀較簡單、兩兩綠地間距離較近或相互連通,對減少不同鄉鎮自殺風險,有顯著效果。

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吳其炘說,綠地可減輕壓力、減少負面情緒,進而提升精神健康,身體愈健康,愈能承受心理壓力,間接降低自殺風險。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系助理教授李曉昀表示,綠地數量與自殺率有關聯,但非絕對因果,不過,大片綠地可以聚集多人,相對提高社交的機會。

吳治達說,都市寸土寸金,難有大塊綠地,小型綠地只要彼此串聯、形成綠色廊道,對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有很大幫助,可提供政府作為都市規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