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參選人的兩岸策略比較

(圖/檔案照合成圖)
(圖/檔案照合成圖)

自從去年8月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之旅觸發了中國六面環台的軍事演習,中美台三方的軍事單位紛紛厲兵秣馬、枕戈待旦,台海局面戰雲密布,大有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之勢。從中國的角度,裴洛西事件具體象徵美國正式將台灣當成中美爭霸的棋子,因此必須強力回應,一方面以儆效尤,另一方面藉機壓迫台灣往中國靠攏。

此刻,中國心目中台灣最理想的未來行為軌跡是:一、承認九二共識;二、恢復兩岸溝通管道與交流;三、開始政治談判,協商統一後的台灣政治制度與統一時程。此外中國還有幾個但書:沒有第一步,就沒有第二和第三步;停留在第二步的時間不能太長;統一後的台灣政治制度沒有預設底線。藉由上述的軌跡圖,我們可以更清楚地描述與對比四個總統參選人的兩岸策略。

賴清德堅持蔡英文路線,不願承認九二共識,因為民進黨相信同意一中原則有害台灣的安全利益,且與中國談判本質上不可能談出什麼好結果。所以,面對中國威脅,維持台灣民主生活方式的方法不是靠談判溝通,而是靠持續壯大自己軍武加上援引美國力量以遏阻中國的入侵。

柯文哲現在也不承認九二共識,而是以另類的說詞如「兩岸一家親」試圖說服中國讓台灣繞過第一步直接進入第二步。但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中國願意接受比九二共識更模糊但能體現一中原則的說法。如果他的嘗試果真不可行,為了降低兩岸戰爭風險,看起來柯文哲有可能勉為其難地接納九二共識。

侯友宜現在就承認九二共識,所以可以讓兩岸立即走到第二步。然而,台灣大多數的民意對馬上與中國政治談判有很深的疑慮,而侯友宜執政以來向以民意為依歸,所以很有可能在第二步踟躕不前,靜待民意轉向。在那個情況下,中國可能會軟硬兼施「導引民意」,迫使邁入第三步。

郭台銘承認九二共識,也主動提出願意以簽訂兩岸和平協議為目的進行政治談判,所以在他主政下,兩岸應可很快地走進第三步。然而,急促進入第三步也有幾個風險。首先,如果民意支持政治談判的力道不強,可能會重蹈服貿協議太陽花之亂的覆轍。其次,光是談判的動作就可能引發美國的懷疑與反彈,必須謹慎處理、預先消弭以防患未然。

儘管背景信念不同,這四個參選人都將維持台灣現有的民主生活方式當成他們設計兩岸策略時的最高目標,但他們的主要差別在於對放棄和平談判、訴諸武力解決時機點的抉擇。賴清德連第一步都不考慮就決定以軍武對抗中國;對柯侯郭三位而言,戰術上台灣還是要無時不刻備戰;但戰略上,和平不到最後關頭,絕不放棄談判!假定台灣將這場世紀談判的目標訂為永遠保有現在的民主生活方式,那麼從此衍生需要探索的命題將包括:

中國對統一後台灣政治制度容忍的底線到底為何,尤其是特具主權象徵意義的層面,如國防外交憲法等?而台灣自己的底線又在哪裡?

鑒於香港一國兩制的慘痛經驗,怎麼樣的機制可以讓台灣民眾相信中國對「永遠」的保證?什麼是拉近統一談判中台灣目標與中國底線的最佳說帖與方略?

在和平統一談判期間,如何妥善演進台美既有的軍事與經濟同盟關係,以避免在與中國談判破裂時陷入「兩頭落空」的窘境?

針對這些議題,藍白陣營的總統參選人團隊應該招賢納士、集思廣益、多方設想模擬、層層解構剖析,以求對它們的答案之大致樣貌,有一定的掌握,如此才有資格和底氣跟台灣民眾宣揚和平融合的兩岸相處之道。(作者為清大資工系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