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登十大癌症榜首 胰臟癌攀升首度進榜
記者 段楚禎 報導
十大癌症排名揭曉,肺癌躍升首位。衛福部公布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比2020年減少217人,原因可能與疫情影響民眾就醫等因素有關。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06.5人,較2020年下降4.8人,而肺癌首度登上10大癌症榜首。
2021年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依序為(1)肺癌、(2)大腸癌、(3)女性乳癌、(4)肝癌、(5)口腔癌(含口咽、下咽)、(6)攝護腺癌、(7)甲狀腺癌、(8)胃癌、(9)皮膚癌、(10)胰臟癌。與2020年相比,除了肺癌與大腸癌序位互換,胰臟癌前進2個名次進入前10名,其餘排序與2020年相同。
衛福部國健署自去(2022)年7月1日起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至今約6萬人接受篩檢,其中85%為早期患者,若從一般癌登資料來看,肺癌晚期占約60%、早期僅30%,針對高風險族群推動篩檢有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根據統計,2021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前一年(2020)相同,各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除了女性乳癌及肝癌延後1歲,其餘與前一年無異。口腔癌為59歲、乳癌為57歲、甲狀腺癌為50歲,發生年齡早於中位數64歲。
從十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性別差異來看,男性口腔癌與食道癌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10.4倍與11.4倍。研究指出,嚼檳榔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嚼者的28倍,吸菸造成口腔癌的機率是未吸菸者的18倍;嚼檳榔罹患上消化道(口腔、咽、喉、食道)癌症風險,相較於不嚼檳榔者增加5倍;若檳榔、菸、酒3者皆有使用習慣,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的機會更高達10.5倍。
依WHO及實證醫學證明,進行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等5項癌症篩檢,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另外,目前國際間對攝護腺癌、胰臟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及子宮體癌的無症狀者篩檢,尚無實證建議,國健署提醒,若察覺自身有以下異常症狀,務必就醫。
其中,攝護腺癌可能有小便無力、頻尿、急尿及夜尿等排尿症狀,或不明原因骨頭疼痛。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為不明原因發燒38°C以上、6個月內體重減輕達10%、夜間盜汗、局部或全身如頸部、腋下、鼠蹊等表淺淋巴腺無痛性腫大。
子宮體癌常伴隨不正常的出血,包括月經週期紊亂、長期持續性出血、月經長久不來後突然大量出血,或者停經後的出血。胰臟癌主要是40歲以上沒有糖尿病家族史,近期卻有糖尿病、上腹痛或背痛,疑似來自後腹腔,且上腸胃檢查無特殊發現,體重明顯減輕、黃疸、茶色尿,合併灰白便的膽道阻塞、不明原因性胰臟炎、脂肪便者。
原文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