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流沙1】借錢好方便 他們一腳踩進車貸與商品貸的陷阱
「80萬車價,貸您200萬」「融資信用貸款30萬竟然那麼簡單」⋯,這幾年,台灣人每隔幾天就會接到電話問你要不要借錢,貸款廣告更像是大賣場裡的食物架,琳琅滿目又誘人。然而,幾個長期協助負債者的民間機構,甚至法扶,這2年陸續接到奇怪的求助個案,負債類型正是高額的車貸、與令人摸不著頭緒的「商品貸」。他們不約而同聯想起十多年前的卡債風暴,憂心目前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債務風暴正醞釀中。
短短兩個月,送貨司機阿志(化名)欠下200多萬元。事發是去年5月,41歲的他在網路看到一則投資虛擬貨幣的訊息,好奇點進去,不久有人私訊他,「對方談一些投資獲利的心得,我以前沒在關注這些。」薪水不多的他,看見一道微光。
投資虛擬幣 滾出百萬貸款
對方建議阿志別貪多,先投資3,000元就好。很快地3,000元變5,000元,「我很懷疑,怎麼有這麼好的事?他說如果我不信,可以把錢匯給我。」阿志給了銀行帳號,隔天發現戶頭真的多5,000元。
幾回測試,阿志都能拿回錢,他不再懷疑,投資金額增加。他存款不多,本金侷限了獲利,對方建議阿志向銀行借信貸,利息低,工作一直很穩定的阿志順利貸到近百萬元,獲利果然更加豐厚。對方又說:「我們再賺一筆大的,就收手不要玩,畢竟這是投機。」阿志覺得有道理,但他短期內向銀行貸了太多,已貸不到款,對方說不要緊,有認識的人可幫忙申辦貸款。果然,阿志竟能以一台老舊機車貸到不少錢。
機車貸救急 老車借30萬
阿志的故事說到這裡,不難猜他是遇上詐騙。但,早年的詐騙多半僅令人失去積蓄,而今的詐騙更加進化,阿志從此一腳踩進債務流沙,到後來險些滅頂。
李小姐是協助負債者的社工,長年身處第一線的她,敏銳地察覺不對勁,「以前我們還有所謂的淡季,每年12月、1月,現在沒有了,一直很忙,有時一天接到7、8通(求助)電話,同事說我整天都在講電話,情況最嚴重應該就是這兩年。」
李小姐與她所任職的機構都很低調,不願曝光,但她在此協助負債者已10年之久,往年求助者絕大部分為45至60歲,極少年輕人,但最近這兩年,2、30歲者增至約2成,甚至,「去年我們開始辦線上說明會,參加的12個人都是30幾歲。」
此外,「以前來求助的都是欠銀行錢,但大概2020年開始,奇怪,怎麼一直有『機車貸』『汽車貸』『手機貸』『商品貸』這些新型態的負債?無所不貸,而且年齡層在往下降。」更怪的是,為什麼不值錢的舊車能貸到幾十萬元甚至近百萬元?什麼是商品貸?
不只李小姐霧煞煞,連欠下這些奇怪貸款的阿志,自己都搞不清楚。他說,當時從銀行借不到錢之後,詐騙集團便介紹一人,說可幫忙辦貸款。先是機車貸款,「我那台超過10年,賣1萬元人家可能都不要,結果竟然貸到30萬元,我不知道他們過程是怎麼做的,他們說不限車齡,就算20年老車照樣幫你弄。」
賣場拍冰箱 竟也能貸到錢
還有「勞保貸」,「對保時他(協助申貸之人)要我簽一個東西,說會幫我包裝成一個商品,要我簽一個『商品形式』的文件,我說你們不是勞保貸嗎?他說藉由這個包裝,過件會很順利,叫我不用擔心,他們會處理。」阿志果然順利貸到38萬元。
只是,那人說要抽服務費,勞保貸9%、機車貸8%。阿志至今不清楚詳情,我們依採訪經驗,推測那人可能是「代辦」,阿志的機車貸與勞保貸共被抽了近6萬元的代辦費。
阿志將拿到車貸、勞保貸的款項之後,全部換成了虛擬幣,投入那個投資APP,最後,本金加獲利共400多萬元。他覺得差不多,想收手,但此時,APP裡卻顯示,阿志的虛擬幣金額龐大,依金管會防制洗錢的規定,若想轉回新台幣領出,要先付15%的保證金,即60多萬元。
阿志愣了,他已將所有能借到的錢全部投入,哪來的錢付保證金?他擔心領不回錢,急得上網查詢各種借貸,但他近期增貸過多,問了幾家都被拒絕,後來終於找到一家「商品貸」的代辦,「他們很厲害,不知道怎麼弄的,說不可能貸高額給我,只能小額,還要拆成兩筆,比較會過。」最後總算過件,一筆20萬元、一筆10萬元,「我忘了是哪一筆貸款,對方還叫我去賣場拍高級進口冰箱的照片回傳,叫我找LG的,但不要拍到價格。」
但仍湊不足保證金,他又查到一間當鋪,致電,對方問他一些問題,最後拒絕,「那家蠻有良心的,他明講就是錢莊,他說如果借給我,我會更慘,因為我一定還不出來,到時他們會直接把我人帶走。」整個過程中,讓阿志覺得最有良心竟是黑道。
黑道甚至勸阿志:「建議你現在立刻去報警,不要越陷越深,我們這邊很多客人都是買虛擬幣遇到詐騙。」阿志不信,上網輸入虛擬幣APP名稱「NSF」,不料,「果然很多人跟我的情形一樣,很多網友都留言說不要再匯錢進去,是假的。」你嚇到?「不是嚇到,腦筋已經一片空白,我完蛋了。」
他報警,但APP裡的400多萬元自然一毛都追不回,更糟的是,還有200多萬元的貸款,「加起來每個月要還5萬元,我只繳一期就繳不出來。」他月薪3萬多元,銀行、車貸、商品貸公司紛紛催繳,某間商品貸業者甚至打電話到阿志的公司,「說要會同員警到我們公司收錢,接電話的小姐也很怕,問我怎麼辦。」阿志學乖,打電話問派出所有無此事,自是沒有。催債會影響到你的工作嗎?「幸好我們公司滿好的,沒有怎樣,只說遇到就遇到了,看怎麼解決。」
他上網搜尋「債務如何處理」,跳出一堆「中華民國法律輔導協會」之類廣告,他致電,才知皆是要付費的律師事務所。我們聽了也才意識到,應是陷入債務困境者太多,讓債務協商已成一門生意。
揭露不完整 合約打迷糊仗
阿志走投無路,「當時真的想乾脆一走了之,我還打電話給1995(生命線),對方問我有沒有跟家人講,我說講了也沒用,以我們家經濟情況,200萬元怎麼可能還?那時有很多不好的念頭,想說如果今天出去被人家撞,出個意外,走了,事情就解決了,不然怎麼解決?」
我們在阿志家中採訪,那是桃園近山區的一棟老舊透天厝,阿志上樓拿存摺時,一旁的母親憂慮對我們說:「他早先還說想從樓上跳下來。」
幸好,幾番波折阿志終於找到真正的「法律扶助基金會」,法扶將案子轉給律師趙興偉,趙興偉過去十多年都在義務協助卡債受害者,經驗豐富。
與社工李小姐一樣,趙興偉也對我們說:「這2、3年車貸越來越多,但不是以前那種正常車貸,都是超貸,摩托車可以貸到30萬元,只值2萬元的汽車可以貸到50萬元。」
趙興偉協助的另一個案,是開餐廳的小愛(化名),餐廳開在2020年,當時肺炎疫情初起,台灣仍歌舞昇平,怎料隔年三級警戒,小愛只好申請紓困貸款。日子卻像陷入冬日北極圈的永夜,不久她又申請第2筆、第3筆、第4筆紓困貸款。
疫情稍緩,餐廳從大賠轉為小賠,紓困貸款卻已過寬限期,小愛為了每月的還款,到處周轉。她有一部車,先前已增貸,俗稱二胎,後來為了償還銀行的貸款,她致電車貸公司的業務員,對方卻說小愛有幾次延遲繳款的紀錄,「她要我再多繳幾期,要正常繳。後來我每個月再怎麼緊,車貸都想辦法正常繳。」
一段時間後,去年2月,業務員主動致電小愛,說公司現在有新方案,問她是否仍有資金需求。小愛回憶:「你會不會覺得有一扇門打開了?我馬上說有。對方試算後,說幫我爭取到可貸99萬元,扣掉沒還完的貸款,我還可以拿到49萬元。如果是你,你借不借?」她開心得頻頻向對方道謝。
小愛不斷地借新還舊,直到再也借不到錢,此時債務已滾到300多萬元。催債電話四面八方而來,她慌了,經人介紹,打電話給社工李小姐。
李小姐問她每一條債務的細目,「剛開始我會生氣,我哪記得?後來我一條一條詳細列出來,才發現自己的無知。平靜後就想,如果我借錢時有考慮到後果,像利息、我的還款能力,早點設停損點,就不會這樣。」但她也解釋,硬撐著餐廳,除了因為持續有回頭客,也因為自己已經50多歲,不易再找工作。
紓困貸款年息僅1至2%,車貸、商品貸呢?小愛說不知道,她印象中合約僅載明每月還款金額、共分幾期還。我們請會計師以數學公式算出,約12%。至於商品貸,所有資訊只透過業者APP顯示,包括合約內容,小愛說,但她還不出款後仔細查看兩家商品貸的APP,卻都找不到合約內容。
其中一家商品貸是27萬元,核准後,業務員告訴小愛:「等一下會有人打電話問妳,妳就說貸的是60吋電視。」但其實從頭到尾根本就沒有那台電視。妳有簽任何買電視的文件?「沒有,但合約上有寫購買液晶電視,合約我記得本來在APP裡,但我後來再查,看不到合約了。」
買賣當幌子 規避放款禁令
聽來,與送貨司機阿志貸款時要「拍冰箱照片」,有點相似。但小愛與阿志都不明所以,社工李小姐與律師趙興偉同樣不明所以,採訪的我們更是一頭霧水。直到我們又詢問一位前消保官、一位曾任職商品貸公司的人士,終於搞懂。
原來,依我國目前法令,只有銀行能「放款」,其他類似放款的業務例如當鋪、「分期付款」等,皆必須有擔保品或商品買賣,否則違反《公司法》第15條。坊間的車貸公司、商品分期付款公司,便獲准從事這類業務。
只是,總有在銀行體系借不到錢之人,這群「信用次級市場」,早年只能向親友或地下錢莊借錢。在國外如美國、日本等,除了銀行,「融資公司」也可合法放款,提供另一個借錢管道。至於我國,十多年前曾草擬《融資公司法》草案,但至今未能通過。
不過,貸款需求仍在,何況這些年熱錢氾濫,企業取得資金的利息成本極低,若能轉手向民眾放款,獲利可觀。曾任職商品分期付款公司的A先生就說,當年「卡債風暴」時,多家銀行的呆帳金額皆逾百億元,「後來政府對銀行訂了很多緊箍咒,銀行被掐得很緊,很多事不能做。但既然當初會有(呆帳)市場,理論上這個需求還是在,只是這些人通常財務狀況不好,對金融界來說是一個(信用)次級市場。如果融資業者挑裡面比較好的10%來承做,利率假設到15%,也是很可觀的市場。」
然而礙於法令,業者無法單純從事放款業務,必須透過汽機車擔保,或商品買賣的分期付款,或者,再多幾道迂迴手續,進行(未必真的存在的)商品交易,再把「債權」移轉給車貸或商品貸公司。我們終於明白,為何再舊的汽車、摩托車都能借到遠超過車子殘值的貸款,只要有車。商品貸亦然,阿志被要求拍冰箱照片、小愛被交代要說買一台液晶電視,應是此理。這類貸款,可說是變形的車貸、變形的商品貸。
看來有規避法令的疑慮,但車貸、商品貸公司真的如此可惡嗎?卻也不盡然,或許可以回頭探討當年「融資公司合法化」的論戰,支持者認為:「難道要逼那些向銀行借不到錢的人,去跟地下錢莊借?」連小愛自己都說:「在當下沒有人可以幫你的時候,就像車貸廣告說的,『車子幫了我很多』。現在回頭看,如果不是當初有這扇門開在那邊⋯」聽來有點像魔鬼的誘惑?「可是我能講這個話嗎?當初他們確實幫了我的忙,解決我的困難。」
非屬金融業 金管會無權管
只是,當年卡債風暴也肇因於此,銀行為了搶攻市場,無視民眾還款能力而浮濫發卡,不少毫無警覺性的年輕人從此深陷債務漩渦。小愛也說:「我反省自己,如果當我缺錢時,沒有這些資訊可以四處借款,像我們更早的年代,繳不出銀行貸款的話,信用破產就好,不見得會繼續錯下去,最後欠到這麼多。」
若沒有車貸、商品貸開啟的另一道門,小愛的銀行債務約167萬元,年息甚低,可能還不致失控,然而後來她又借了車貸、商品貸共130多萬元,到最後債務幾乎難以收拾。阿志亦然,銀行債務約100萬元,若到此為止,以他能力還有可能還款,然而他後來又借了車貸、商品貸,同樣約100萬元,讓總債務膨脹到200萬元。
此外,欠債最怕利滾利。若是銀行信貸,目前年息多半低於6%,然而車貸、商品貸,以我們採訪的受訪者為例,從12至15.99%皆有,欠100萬元,一年光利息就十多萬元。
合約是另一爭議,尤其商品貸,有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商品貸找不到、後來也要不到合約。另外,各種附加費用也不透明,但依金管會對銀行的規範,業者與消費者訂約時,必須清楚揭露所有的收費細目。
金管會不管嗎?這恰是癥結點。車貸、商品貸在我國並未納入金融業,因此不在金管會的業務轄區,也無法適用《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法規漏洞下,新大陸拓荒商機蓬勃,一切猶如蠻荒的叢林,強者說了算,利息、手續費、設定費、拖吊費、鑑價費、外訪費⋯各種附加費用幾乎全憑業者喊價。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諮詢專線:1925(24小時)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更多鏡週刊報導
【鏡相人間】當他們一腳踩進債務流沙(上) 揭開車貸、商品貸與代辦的神祕面紗
【負債流沙2】一通車貸電話 她被家人連累跌進債務漩渦
【負債流沙3】求助者日增 恐重蹈卡債風暴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