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夏族矮靈祭獲選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

 「賽夏族paSta'ay(矮靈祭)」,與其他原住民族祭典最大的差異,在於它不是歡樂慶祝的豐年祭,而是帶有贖罪與和解的意涵,祭祀的對象不是祖靈,而是與賽夏人有矛盾糾葛關係的「達隘(ta'ay)」。「賽夏族paSta'ay(矮靈祭)」,每兩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明(105)年適逢十年大祭,將於農曆10月中旬,分別在苗栗南庄的向天湖祭場和新竹五峰的大隘祭場二個地點舉行。




「賽夏族paSta'ay(矮靈祭)」也以在臺灣原住民祭典中獨樹一幟,並展現臺灣社會多元族群與文化豐富多樣性;因此在102年9月經文化部審議委員一致肯定,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文化部洪孟啟部長指出,在文化部已指定的17項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中,「賽夏族paSta'ay(矮靈祭)」是第一個跨苗栗與新竹兩行政區共同授證的原住民族無形文化資產。今年10月24日在苗栗南庄向天湖祭場同時辦理授證儀式,係由南群與北群兩個保存團體共同選定,充分展現出賽夏族人的自發、自主與團結合作的精神,文化部特別予以肯定與尊重,並期許「賽夏族paSta'ay(矮靈祭)」能夠永續傳承,成為賽夏族文化傳承與穩定發展的力量。

賽夏族paSta'ay祭典雖然在南、北二個祭場分別舉行,但是苗栗南群與新竹北群必須聚會協商約定祭期、相互配合與銜接,才能順利完成祭典,充分展現賽夏人南、北群的兄弟情誼與相互合作的精神。

paSta'ay(巴斯達隘)祭典長達月餘,儀式也相當複雜,大致分為祭前準備、正式祭典、祭後酬謝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重要儀式與嚴守的禁忌。由苗栗向天湖南群開始,新竹大隘北群則於次一日開始。正式祭典6天5夜,前兩天不對外開放,接下來才是連續三夜的通霄歌舞儀式,祭歌具有贖罪與解除災難的神聖力量,舞蹈則全體族人共同參與。祭典運用蛇鞭、姓氏肩旗、臀鈴等儀式象徵物,均具有特殊文化意涵,傳承著賽夏族文化價值與文化特色。

「賽夏族paSta'ay(矮靈祭)」祭典,充分展現族人自發性組織動員與協調:從祭歌的傳唱和舞蹈、姓氏肩旗和臀鈴的製作使用、主祭和長老午夜的臼上訓話,以及族人必須穿著傳統服裝等,都可以看出族人對傳統文化的堅持。更可貴的是,無論是苗栗或新竹的矮靈祭,都可以看到許多賽夏族青壯年的熱心參與,展現出賽夏族人的強烈認同感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