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論】人間台積能得幾回聞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榮獲首屆「李國鼎獎」。頒獎典禮,冠蓋雲集,蔡英文總統親臨致詞。台積電,已成台灣「護國神山」。許多人甚至相信,台積電執世界晶片製造牛耳,形成「矽盾」,保護著台灣不受中共侵襲。
關於台積電,現在一般共識為:李國鼎是幕後推手,張忠謀是幕前主角。此說完全正確,但只局部呈現歷史事實,忽略更大格局時代背景。簡單來說,孫運璿在經濟部長任內決定,在工業技術研究院,成立「電子工業研究發展中心」。李國鼎當行政院應用科技研究小組召集人時,邀張忠謀回台灣,籌組台積電。
上述兩項重要決策,都在蔣經國執政時期。蔣經國行政院長任內,成立電子工業研發中心;總統任內,籌組台積電。拿今日標準衡諸當年,那是個集極權、獨裁、高效率、廉明、寧靜、穩定於一體的年代。
那時候,台灣還是戒嚴時期,國民黨根基穩固,民進黨還沒成立,反對勢力微如星火,綠島還關著政治犯。那時候,中央銀行總裁俞國華(後來出任行政院長),率領財政部長、經濟部長、交通部長、主計長,成立「五人財經小組」,每週定期開會。所有財經金大計,五人小組當場敲定,由俞國華口頭報知蔣經國,獲同意後,立刻上馬推動。
立法院是萬年立委天下,沒改選壓力,只是橡皮圖章,只要向立法院強調:「上頭交代,這案子一定要過。」三下兩下,立法院就舉手三讀通過。包括成立電子工業研發中心,包括成立台積電,多少財政、經濟、金融重大政策,就這樣順風順水,付諸實施。台積電成立之初,行政院開發基金一口氣投資四八%,就是這種大環境、大背景之下產物。
台灣全面民主化之後,政黨政治上軌道了,解嚴了,全民普選了,人權至上了,言論自由了,司法公正了。這種良性轉變,不可能開倒車,重走回頭路,回到過去那個專制極權時代。然而,全面民主化之後,當年那種施政效率,也隨風而去,不復再見。台灣為民主化付出了沉重代價,幾十年來,多少活力,多少能量,都在對峙與內鬥中,消耗腐蝕而盡。
如今這世代,無論哪個政黨執政,哪個政黨在野,全都一樣,多偉大的案子,只要推出來,就是一頓臭揍。再有十個李國鼎、俞國華,十個財經小組,照樣沒路用。台積電大放光彩之餘,許多人都問:台灣的下一個台積電在哪裡?這問題,很好回答:很難再有下一個台積電了。因為,時代不同,環境不同,回不去了。
這就像杜甫七言絕句《贈花卿》所言:「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台積電,就這麼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