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捍「館長」驚傳糖尿病前期!愛吃全麥穀物,血糖不會升高?藥師破解迷思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網紅飆捍「館長」驚傳糖尿病前期!42歲的他在影片中說最近去驗血,發現已經是糖尿病前期。事實上,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前哨戰,所以,必需日常穩控血糖。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目前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一波波,三高患者也包括糖尿病患者,惡化為重症者居多,所以,遠離糖尿病,以及穩控血糖避免糖尿病惡化,是重要的關鍵。
處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大多沒有症狀,必須要靠定期血糖檢測才會發現。儘管糖尿病前期的血糖還未達到糖尿病的定義,卻已經在危險邊緣,如果不靠飲食、運動控制血糖,小心糖尿病悄悄逼近。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加上國人吃的豐盛、缺乏運動、體重增加,使得糖尿病患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容易罹患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包括: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2.糖尿病前期者(空腹8小時血糖值介於100-125 mg/dl者)。
3.年齢>45歳。
4.體重過重(BMI≧24)及肥胖(BMI≧27)。
5.缺乏運動。
6.患有高血壓或高血脂。
7.曾罹患妊娠糖尿病。
8.曾生產體重大於4公斤新生兒的女性。
糖尿病人數不斷升高且年輕化,也與NG飲食觀念或存在不少迷思也息息相關,像是熱量攝取不高,但整餐都是高GI(升糖指數)食物,還有平時吃不多,但卻喜歡「暴飲暴食」。至於迷思部份包括:「罹患糖尿病,就絕對不能吃糖?」,還有許多糖尿病患者也想問:「不愛吃甜食、不愛喝含糖飲,為何還是罹患糖尿病?」、「吃大量全麥和糙米等健康穀物,血糖就不會升高?」讓藥師帶你一次破解。
迷思一/罹患糖尿病,就絕對不能吃糖?
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藥學碩士趙順榮藥師指出,關於對糖尿病的一個普遍誤解是,它是由於食用過多的含糖食物所引起的。雖然,糖可以而且確實會影響血糖,但它們不是導致罹患糖尿病主因。而且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以為罹患糖尿病就絕對不能吃糖,以及所有含甜味的食物,甚至不能吃澱粉類。但是,有時過度抑壓,反而導致對「糖」更加渴求的不平衡心理。
當罹患糖尿病時,必須仔細監測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這是因為碳水化合物會引起提高血糖水平。所以,糖尿病友可以享用含糖食品,但一定要適度食用,並了解其對血糖的影響,這一點很重要。
迷思二/不愛吃甜食、不愛喝含糖飲,為何還是罹患糖尿病?
吃過多甜食,雖然會「增加」罹患糖尿病風險,卻「不是」唯一或直接造成糖尿病的因素。但事實上,幾乎所有的食物種類都會產生熱量而影響血糖,所謂「無糖食品」指的僅是不含蔗糖的食品,而並不是沒有熱量的食品,成分多是碳水化合物,如果攝入過多,同樣會導致血糖升高。
當正常人們攝取糖或澱粉類食物,血糖濃度會升高,但胰腺會分泌適量的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雖然糖不會直接導致2型糖尿病,但過多的糖卻會使體重增加造成肥胖,就會增加2型糖尿病的風險。但甜食、澱粉對第二型糖尿病友,胰島素的生成及作用成較差,因此在食用之後,血糖一升高便回不去正常範圍。
迷思三/吃大量全麥和糙米等「健康穀物」,血糖就不會升高?
會導致血糖波動的原因,主要就是飲食。每個糖尿病友對食物和飲料的影響都不同,因此最好追踪食物對自己血糖的反應。留意這些常見的因素,可以幫助您維持健康。預防糖尿病的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限制以澱粉為代表的主食的攝取,澱粉是飲食中最大的血糖來源和危險的餐後血糖峰值之一。即使吃大量全麥和糙米等所謂的「健康穀物」,它們在消化過程中也會轉化為糖。
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的建議,對於患有糖尿病的人來說,有益飲食的關鍵包括: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吃瘦蛋白、選擇加糖少的食物,以及避免反式脂肪。而適量攝取澱粉、米飯的「適醣均衡飲食」,才是控制血糖最有效的方式。「醣carbohydrate」指所有碳水化合物,如纖維質、澱粉等,澱粉屬於多醣類;「糖Sugar」是指具有甜味的醣類,如葡萄糖、麥芽糖等。
趙順榮藥師提醒,一定切記:「不含糖≠不升糖」,控制飲食的目的就是控制總熱量。吃多了這類無糖食品,能量攝入過多,在人體內多轉化成飽和脂肪酸,對身體也是有害無益的。可見,無糖食品也是糖,食用時要注意量的問題。
【糖尿病患4大常見NG飲食觀念】
趙順榮藥師指出,不健康飲食習慣才是罹患糖尿病的高風險因子,包括以下4大常見NG飲食觀念:
1.常吃高油脂食物會加重胰島素阻抗,導致葡萄糖無法被利用,血糖濃度就會一直處在高峰。
2.平時吃不多,但卻喜歡「暴飲暴食」,容易讓血糖突然飆高,胰臟細胞就必須加班趕工,分泌更大量胰島素把血糖壓下來,久而久之也容易彈性疲乏,引起高胰島素血症。
3.熱量攝取不高,但整餐都是高GI(升糖指數)食物,例如「精緻的澱粉類食物」包括白飯、糯米飯、白吐司或白麵包等食物,升糖指數越高的食物,食用後越容易使血糖升高,促使胰島素分泌增加。
研究指出,吃較多的高GI食物,會加速血糖上升,容易引起飢餓感而誘發食慾, 增加進食量,並促進食物代謝,大量產生脂肪,增加人體血液或細胞中脂肪的 堆積。雖然不會讓你變胖,卻會讓血糖變得很不穩定,長期下來同樣會提高糖尿病風險。
4.「飲食不均衡」也會讓你成為糖尿病高風險族群。不必超重或肥胖即可罹患2型糖尿病。實際上,即使看上去很瘦,也可能有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中約有10%至15%處於健康體重,這屬於「瘦型糖尿病」。
控制血糖要訣:生活型態改變、養成運動習慣及飲食控制
趙順榮藥師說明,民眾出現高血糖,但是未達到診斷的標準,糖尿病初期可先以生活型態改變、養成運動習慣及飲食控制,來預防進入糖尿病的病程。當飲食變化和增加運動量不足以控制血糖水平時,醫生會依照患者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其中就包括胰島素的治療。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唯一治療藥物就是胰島素,而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單一口服降血糖藥物若無法將血糖控制,應考慮開始雙重藥物治療。如果單一種藥物治療或兩種藥物療法在三個月內沒有達到,或維持糖化血色素目標時,就應考慮使用胰島素注射,可以避免併發症,不只能控制血糖,還能提升胰臟功能,以製造足夠的胰島素。只要在醫師的指導使用,長期使用胰島素不會傷肝、傷腎,糖友可安心使用。等到糖化血色素等數值回到標準,觀察3~6個月,醫師會評估是否改回原本口服藥物治療。
多數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及罹病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流行病學的證據顯示,規則運動與強健體能可使一般人的心血管疾病減少,同時也可減少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發生。隨著壽命延長,老年人的糖尿病發生率增加,發生糖尿病併發症的人數也增加,因此「運動」顯得更加重要。
逆轉糖尿病:攝取新鮮水果、蔬菜、和堅果、豆類的飲食及規律適度的運動
趙順榮藥師提醒,攝取新鮮水果、蔬菜、和堅果、豆類的飲食及規律適度的運動,可以預防甚至逆轉糖尿病,同時也是促進長期健康的最有效方法。在最近一項關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發現,透過這種飲食後發現,90%的參與者並配合服用糖尿病藥物,一年後的平均HbAlc為5.8,這是非糖尿病正常範圍。
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稱,健康飲食有助於降低血糖,是控制1型和2型糖尿病的關鍵部分。實際上,《糖尿病》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飯後短短10分鐘的步行路程,可以幫助降低血糖。新西蘭奧塔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進餐後的這些短距離步行比一次30分鐘的步行,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了12%。
另外,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Bernard Duvivier博士在2016年進行的另一項關於糖尿病的研究也發現,少坐著多做些輕步行可能比高強度運動更好地控制血糖。
不管是那一種糖尿病,治療的主要目標是控制血糖濃度,將血糖值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內。糖尿病的長期控制目標是降低、減緩,或完全防止併發症的發生。所以,除了定「按時服用降血糖藥」之外,「飲食控制」、「規律適度的運動」及「正常生活」是相當重要的方式。如果患有糖尿病,必須控制好血糖的水平,否則對健康影響很大,會加速衰老、損害腎臟、心血管系統、眼睛和神經組織,並增加罹患癌症風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