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寶國際雕塑雙年獎頒獎 傳遞藝術能量

記者陳詣涵/臺北報導

第6屆麗寶國際雕塑雙年獎頒獎典禮,暌違4年於今(29)日在國家音樂廳盛大揭曉得獎作品,本屆吸引25國家、共138件作品參賽,經初、複選後有8件作品進入決選,最終由臺灣藝術家戴素貞以作品《浪花》獲得金獎,現場也展出供觀者近距離欣賞決選作品。

本屆雕塑雙年獎適逢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立20週年,參與藝術家人數不僅超越歷年紀錄,還新增伊拉克、荷蘭及拉脫維亞3國家創作者參賽;今年評選陣容也匯集日本、法國、英國及臺灣等具國際公信力藝術家,選出4優選、2銅、1銀與1金獎,共4位外籍與4位台灣藝術家作品。

今年國際雕塑雙年獎由3位臺灣藝術家,分別為戴士偉的《時間/空間:被遺忘的時光》、游宗穆《蓊》及徐均育以銅、鐵線製作《廟前群聚》奪下優選;其中,臺灣藝術家戴素貞更以使用寶特瓶製作的《浪花》奪下金獎,她表示,耗時1年時間從與團隊出海發現隨處可見海洋塑膠垃圾,到收集寶特瓶尋思如何拆解、利用,最終以刀、剪刀方式粉碎後加熱成為雕塑素材,過程雖辛苦但更想以作品傳遞「唯有人的行動改變,才能讓世界產生變化」之理念。

此外,頒獎典禮現場也以歌劇、鋼琴演奏、芭蕾等方式,將音樂為跨國界語言概念代入雕塑界,期許雕塑藝術朝跨越語言鴻溝、族群等方向,讓藝術生態圈與國際接軌永續發展。

第6屆麗寶國際雕塑雙年獎頒獎典禮,吸引25國家、共138件作品參賽,經初、複選後有8件作品進入決選。(記者陳詣涵攝)

臺灣藝術家徐均育,以銅、鐵線製作《廟前群聚》奪下優選。(記者陳詣涵攝)

現場也以歌劇、鋼琴演奏、芭蕾等方式,將音樂為跨國界語言概念代入雕塑界,期許雕塑藝術生態圈與國際接軌永續發展。(記者陳詣涵攝)

臺灣藝術家戴素貞,以使用寶特瓶製作的《浪花》奪下金獎。(記者陳詣涵攝)

現場展出入選8項作品,供觀者近距離欣賞。(記者陳詣涵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