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變強人!業餘界的佼佼者-哥倫布車隊


由台灣車界資深前職業車手;現任車店老闆黃顯熙身當教練,一手養出的菁英自行車隊伍哥倫布車隊在1997年啟航駛向俱樂部聯賽的藍海,至今已是凸字台上的常見軍。
 
台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
 
先不論選手本身天生身體素質,時間,是上帝給予每個人最公平的生存條件。 如何利用業餘時間作出最有效率的訓練呢?哥倫布車隊的菁英選手和普羅大眾一般,同樣都是在社會賣命,必須為經濟打拼的人。
 




面對現實的考量,車手在兼顧家庭、事業及未來發展的前提下,把一半的體力留給認真奮鬥,養活自己的燃料,剩下抽絲剝繭地仔細挑出僅存的時間,在雙輪之間揮灑熱血,換得職場上、校園中找不到的成就感。辛勞工作上班的零碎時間何以挪至訓練課表上?哥倫布車隊中的八位菁英選手齊聲說出:堅持。堅持兩字,簡單明確地表達挑戰自我的唯一途徑,就是堅持下去。
 



哥倫布每週日上午固定團練,也吸引北部其他車隊一起參與。



話說為什麼車隊選用藍色為代表色呢?當時看這個顏色很順眼,久了仔細想想,也真的很符合航海家哥倫布的精神。




週休二日上班族   假日當選手
 
張仁欣   1978.02.02   任職於銀行
「 比賽能測驗自己,又可以督促自己規律運動。」
 


● 最滿意的成績:目前還在努力中,參賽至今在RE30 約在第4,6的位置。
● 未來目標:期許自己在俱樂部聯賽拿下其中一場分組冠軍或是前三名。
 
很感謝家人的支持,讓我週日整個早上可以和車隊一起練車,遇到比賽還不能帶他們出去玩,偶爾是會有點抱怨(笑),但是依然很支持我。雖然時間有限,但我還是會利用平日下班後近八點練騎約一小時半的時間,從松山往行天宮的知名練坡路線中社、冷水坑,唯有下雨暫停夜騎。
 


投入自行車運動前,我是75kg / 175cm,接觸自行車運動之後自己瘦了一圈,與過去照片一比對就有很明顯的差異,也因為積極騎車訓練而戒煙,我覺得騎車真的是一項對身體健康的好運動。
 


 被海放心裡好受挫

今年加入車隊第三年了,回想剛開始一起練被菁英組海放變成獨自騎,心情有點受挫 ,但還是不放棄地繼續練車。後來發現練久了腳力有進步,慢慢已經可以看到隊友的背影,那時真的好有成就感!
 
郭俊谷  1977.10.06  上班族
 「堅持,才有成績 。而堅持,是成功基本的要素。」
 


● 最滿意的成績:2012台灣登山王 RM35冠軍
●  未來目標:2013台灣登山王賽事4小時內抵達終點(去年差9分鐘)
 


我想,訓練最痛苦的就是即使是大雨你還是得繼續騎,騎完它吧!尤其是冬天的課表,還是必須在大雨中繼續進行。因為今天課表就是這條,既然假日已經排開時間去練車,就是必須堅持下去。

愛訓練,愛團隊,愛爬坡
加入這支訓練很有方法的車隊,我學習到很多東西。無論是練習也好,比賽前的集訓也好,都是很有效率的方式進行。比如說,課表會針對賽前一週作模擬比賽。而我個人偏愛的騎乘類型是爬坡,穿著扎實的卡鞋有助上拉下踩的動作,不易形變,很有效率運用,腳力不流失。
 



因平日就讀EMBA,我身上背著電腦騎車通勤,來回距離 50多公里,省了交通費又能保持騎車習慣。
 
胡志麒  1978.07.11  任職於中華電信
「騎車的態度包含自律,對自己有一定的自我要求。」



● 最滿意的成績:2013年俱樂部聯賽個人爬坡計時賽總排第四
● 未來目標:繼續與實力堅強的隊友們學習,持續進步
 
自律是訓練的基石
團隊一出去練騎即使是氣氛和樂,都還是都有維持強度,可以提升自我。教練常說紀律,其實紀律也就是“自律”。騎車是很需要自律的運動,正常的作息就是一項基本的自律,飲食也是。
 


騎車過程因為教練沒有硬逼我們,像我就是自發性的騎車,每個人也是想練車就認真練,在這種氣氛下團隊的感覺也很好,加上自我要求的自律,這是和車隊一起騎車的價值,加上比賽得到的成就感和自我實現。
 



和隊友一起拼命的良性競爭是一種充滿樂趣的互動。有時能贏過實力堅強的隊友也是一種成就感。
 
 
陳力維  1986.03.31  自行車產業
「團隊不只是團隊,還有你我皆深刻感受到的凝聚力。」
 


● 最滿意的成績:2011年俱樂部聯賽阿里山賽總排第二
● 未來目標:期許自己像隊中的核心人物黃教練一樣為車界、車隊付出奉獻
 
 從2001年到2013年,我待在哥倫布車隊整整12年的時間。在這支團隊中,我自己和隊友的心情都是一樣,從團隊中學到最深刻的就是團隊默契。更深一層的說法,我覺得教練在這支團隊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帶領大家一起勇往直前,無怨無悔的付出,我們能感受他為車隊犧牲奉獻的心,也因此車隊有了凝聚力。



採訪當日,北部車隊與哥倫布車隊一起進行團練,熱身準備一週後的繞圈賽。
 


黃顯熙參照過去於歐洲移地訓練時,當地經常進行的趣味繞圈賽制,為搶到搶分點的選手計算積分。
 
去年開始我進入單車產業,少了平日充裕的時間練車,為了維持原有的訓練量,我利用單車通勤保持體力,週日還是繼續參與團練應付賽事強度。訓練是重複做一件同樣的事情,雖然久了也會感到疲乏倦怠,我選擇用其他運動調適,例如曾經參加過三鐵,以及和隊友清晨四點早起只為了騎林道,這些都能讓我找回騎車的動力。
 


 
學生車手犧牲玩樂時間
 

林孟軍  1990.12.26 
「要進步就必須付出夠多的努力。」
 


● 最滿意的成績:2013太平山賽事總排第一
● 未來目標:期許退伍後可以保有訓練的時間,返回車壇並繼續比賽
 
 
練車的過程是不間斷的,我曾在寒假時到大陸玩一個月,沒想到回台後騎山路有明顯退步,因此今年我深刻感受到若要成績表現就必須足夠的付出和努力,所以花了一兩個月時間恢復到平時有規律練車的水準。
 


林孟軍平時騎公路車,假日也熱愛騎off road,對他來說,有好的作息就可以抽出更多時間運動,自行車運動是一種融合在生活裡面習慣,再藉由比賽得到成就感。
 
早睡早起養成好習慣
由於並非全職選手有充裕的時間,所以早睡早起是妥善利用時間練車的關鍵。這是業餘車手必須對自己建立起來的一項要求。
 


爬坡體型的林孟軍加入哥倫布車隊的第一場比賽就拿下登山賽的冠軍,直接晉升到菁英組別。
 
 向貴雍  1992.09.25
「犧牲與同學相處的時間,繼續從上課、打工、睡覺中找到菁華時間練車 。」
 


● 最滿意的成績:車涯中曾拿下多次花東冠軍
● 未來目標:在國外騎車能拿下滿意好成績


我從國中開始與新竹自由車隊訓練,到高中考上北體,加入車隊兩年時間,學習最多的是以團隊為主的精神;但遺憾的是,也失去了與同學相處的時間。或許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沒想過要放棄呢?但既然頭都洗了,為何要輕言放棄? 而且我覺得騎車可以交到很多朋友,認識不同行業的人,與車友相處學到在校還沒接觸的社會經驗。
 



平日要把握在學校練車的時間,因為我喜歡在白天騎車,除了這段在校練車的時間之外,晚上必須打工賺取生活費,所以自己要調配一週的時間抽空練車。
 
在面對即將從北體畢業的生涯規劃上,計畫是就讀研究所,之後回到新竹擔任教練,傳承自己在車隊的經驗及在校所學。
 
俞辰憲  1995.8.10
「 騎車沒有壓力,只需要發揮實力。 」
 


● 最滿意的成績:2013俱樂部聯賽彰化議長盃RE19第一名(今年剛晉升到菁英組的首冠)
● 未來目標:短期目標是2013全運會得到好名次,海外賽事順利完賽
 
騎車輕鬆愉快,還可以釋放壓力。雖然有時會有點乏味,我會休息幾天之後就能繼續維持騎車的動力,因為喜歡追著速度的感覺,愛騎車勝過一切。
 


 
2013年,俞辰憲達到高中設定的目標:進入北體陸上運動學系專長項目自由車。從小和爸爸一起騎車培養出對單車濃厚的興趣,經常參加小型賽事,從國三至今練公路車4年,參與全運會選拔而認識他描述為“刀子嘴,豆腐心”的教練黃顯熙。
 
由於本身已經有一些練車的基礎底子,剛加入車隊時要跟上大家的腳步不是多困難的事情,只是參賽時也會有挫折的時候,以前把成績看得太重,變成得失心大,不滿意時只好牽拖別的事情發泄情緒,現在想起來都是心態的問題。


杜志濠  1997.02.24
「 如果平時沒有受到夠大的刺激,無法應付更大的場面。」
 


● 最滿意的成績: 2013年俱樂部聯賽爬坡個人計時賽總排市民第一
● 未來目標:參加亞洲青年錦標賽
 
剛加入車隊時被車隊的實力嚇到,隊友第一波加速時自己因能力不足速度較慢跟不上,但還是堅持騎完整段路線。始終抱持著生活中要有壓力才能成長的心態,就像是教練的鞭策在我耳中像是對我的期許一樣。
 


 
一直以來,車隊的成績和知名度受到業界大廠重視,我認為這對選手的心理是有一定的幫助,也因為贊助商的支持,能讓選手有貼切感受被肯定的感覺。
 
千里馬與伯樂
 

被賽事圈視為菁英組中的菁英,團隊散發出領導者眼中羨慕的向心力。有句諺語:嚴師出高徒, 車界早以“嚴格”描述黃教練,素有嚴師封號的他認為,把自己當作一個協助騎士圓夢的角色,而不是拿傑出成果要求大家,在車手快樂騎車的天空施壓。
 


每次團練之後,黃顯熙會了解隊友今天狀況。
 
「當車手對自己有一項自我期許的目標時,車隊整體的角色就是協助選手。」一般車隊發展的背後都是必須有支持的力量,他帶車隊的訓練方式也會針對每場賽事規劃適合的課表,即使選手各有所長,黃顯熙還是以團練的方式期望大家可以共同成長。他坦承過去的自己對成績有一定的嚴格度,但也發現把選手逼的太緊,反而失去騎車原本與自己戰鬥的好勝心。
 
由於自行車項目是很現實的運動,一但沒有利用時間好好練習,這會很明顯反映在成績表現上,立刻歸零;但有練習卻不一定得到成果,太多潛在因素讓選手充滿挫折,容易失去信心,如摔車、生病、機械故障等導致表現不佳,都會打壓騎車動力。因此黃顯熙經常告訴八位非專職的選手,得失心不要太大,在賽場上騎車安全為第一優先。
 


哥倫布車隊在團練催強度之外,也提升選手騎乘里程數到達一定的量,因為個人騎車難有督促自己的心,即使騎乘距離很長又很累,但選手一致認為,跟著車隊一起操著教練指定的課表,又一同相處,彼此都能感受到團隊足夠的向心力,是團體生活中最棒的收穫。
 


郭俊谷(右)認為騎車是運動中可以與對方互相聊天的交流式運動,隊友一起練車培養出好感情。
 




 加入單車時代(http://cyclingtime.com/Taiwan)會員抽大獎
更多即時,粉絲專頁 CYCLINGTIME(https://www.facebook.com/cyclingtime.tw)按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