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4D超音波產檢 醫界不建議
迎接新生兒報到,越來越多的準媽媽會自費接受3D或4D動態超音波檢查,不過多個醫學會今天(22日)都指出,3D、4D超音波並非醫學檢驗的判斷依據,只是商業的噱頭,認為並不需要;醫師指出,孕婦如果在一般2D超音波中認為有異樣時,醫師會進行「高層次超音波」確認,但不需要使用3D或4D超音波。 超音波是準媽媽產前檢查的重要工具,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不少醫療院所也推出3D立體、4D動態超音波產檢,每次約需花費新台幣2千元到4千元不等。 不過,母胎醫學會與週產期醫學會22日都指出,3D、4D超音波不是產檢診斷的依據,認為根本不需要使用。 母胎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醫師鄭博仁指出,3D或4D超音波應用在產檢上,只是一個商業的噱頭,滿足父母親想要看到胎兒形象的慾望。事實上它只是2D的影像組合,也不能做為醫療判斷,現在美國的婦產科醫學會、超音波醫學會也都反對這種商業化的超音波。他說:『(原音)3D跟4D這種超音波本來就只是2D超音波去做影像的組合而已,這完全不是醫療的超音波。這我在門診孕婦提出要做這個,我說妳要看去網路上隨邊抓一個圖來看,跟你的小孩的圖形幾乎一模一樣,妳看得出來怎麼樣嗎?』 週產期醫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徐明洸也表示,3D或4D超音波只是「高科技低層次」的技術,沒有必要。目前健保給付的2D超音波就可以預估小朋友發育的情況;如果有需要,可以在懷孕22到26週之間進行「高層次超音波」檢查。 國民健康署最近也在新版的媽媽手冊上提醒準媽媽,超音波不應該用來當作紀念胎兒影像或是非醫療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