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拍攝縮短成一下午!大學師生用AI幫歌手做MV:先接觸,就不需要怕
撰文者:何佩珊
AI與人類對戰的劇情,此刻正在好萊塢真實上演。
自去年底ChatGPT帶領生成式AI浪潮席捲全球,人類是否會被AI取代的討論就沒停過,其中,內容產製業者被視為海嘯第一排。好萊塢自1960年代以來、罕見的演員和編劇工會同時大罷工,背後也是來自對AI的恐懼。
但即使在浪頭上,迪士尼、Netflix等國際影視業者,仍不打算放慢擁抱AI的腳步,而是持續展示火力、招募相關人才,對於美國演員工會(SAG-AFTRA)和美國編劇工會(WGA)「限制片廠運用AI取代勞工」的訴求,也未見退讓。
畢竟,AI的影響真的太大了。
生成式AI MV實驗,不用3周就完成3支MV
無須飛到好萊塢,在台灣,近期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與知名歌手陳芳語合作的一場生成式AI MV實驗,就已足以說明AI的震撼力。
一群大三學生透過Stable diffusion、 Gen AI等時下當紅生成式AI軟體輔助,從最一開始的歌曲概念會議討論,到拍攝規劃、作品產製,他們就為一首歌,打造出3支不同風格的MV。前後總計不到3周。
出道超過十年,發表過數十首歌曲,拍MV對陳芳語並不陌生,但這卻是一次全然不同的體驗:「過程和拍傳統MV的差別就是,很有效率。」她表示,過去如果要拍3支MV,光拍攝就至少花上3、4天時間,而且會很累。
但這次,她與一群沒有MV拍攝經驗的大學生合作,卻只用一個下午就完成了。對陳芳語來說,這是一次很舒服、很輕鬆的體驗,看到實際完成的作品,更讓她直呼:「很酷,真的很酷。」
實踐大學媒傳系系主任陳威志在MV發表會上透露,學生拍攝當天,他也在現場,當時他一邊看著,其實一邊暗自擔心。因為他發現,在攝影棚內,學生只要求陳芳語配合拍攝他們分鏡表上設定好的動作。
「我斷定應該少拍很多東西。」他以「人往下墜落」這個動作當例子,表示墜落前和墜落後的衍伸動作,都應該多拍、多演,因為經驗告訴他:「寧可拍多,不要拍少。」
但既然是一場實驗,他在當下選擇不說,就想看看事情會如何發展。
答案是,原先他預期會發生的問題,AI幫忙補上了。如果用學生的話來說,就是:「AI可以幫我們想到意料之外的東西。」在實際播出的作品中,許多畫面效果其實不在原先規畫中,是AI主動創造出來的「彩蛋」。
除了畫面的意外驚喜,這次也讓所有學生都印象深刻的,是速度感。
過往,一個影音作品想要轉換風格,例如從寫實風變成漫畫風,可能得花上數天時間,但透過AI,不過就是幾分鐘內的事。他們評估,如果沒有AI輔助,相同作業時間內,可能連現有成果的40%都做不到。
但正因為有AI幫助,不論是前期素材拍攝,或後製處理,都讓整體作業變得更有效率。傳統,拍攝一支MV的成本經常是百萬元起跳,現在則可以想像,在相同製作預算下,未來一首歌很可能可以產製不只一支MV、能用不同風格吸引不同的閱聽族群。
這樣一場實驗,也替Netflix和迪士尼解答了,為什麼即使大罷工已持續3個月,他們仍態度堅定要大力擁抱AI。因為,應用AI的速度與能力,已經決定了他們的競爭力。
先要有好基本功,AI才能好上加好
但證明AI可以降低製作門檻、成本,並提升效率,並非實踐媒傳系發動這場實驗的主要目的。
他們更大的收穫,是經由這場實驗,讓學生對AI少一點恐懼,增加更多想像。
陳威志形容,AI就像一把瑞士刀。這個工具很好,但沒有必要特別開一門課,教學生怎麼使用,他很篤定:「我不認為未來在AI的課程上需要多著墨。」事實上,不只他這麼想,此次參與的學生也有同感。
反之,這次實驗更凸顯出基礎課程的重要性。
木下曰本動畫製片,同時也是實踐媒傳系講師高捷認為,「AI會讓好變得更好,但要怎麼讓好變成典範,或更極致的東西,還是需要基本功。」他舉例,就像先有素描練習,才會更懂透視這項技能。唯有透過不斷的練習和互動,才能轉化成創作者運用自如的肌肉記憶。
也像陳威志說的:「不懂得光圈、快門,就比較難用AI生成攝影畫面。」
然而,一堂專門的AI課程雖無必要,舉辦一場工作坊、提供貼近實務的實作機會,在這個時間點卻有很大意義。
因為,如果AI是把瑞士刀,同樣一把刀,能發揮出多大價值,得看使用者如何使用。
「我們其實最缺乏的,是學生一直不知道,要怎麼樣去運用自己的技能,融入現實的商業專案當中。」高捷認為,以這次和歌手合作,實際執行商業案,學生就可以透過實戰更知道AI的能耐,也更知道自己需要補強什麼能力。
同時間,這個實驗帶來另一項更直接的效益,是抹除恐懼。
「一開始擔心會被取代。」參與這次實驗的實踐媒傳系學生曾建翔不諱言,過去曾有過這樣的想法。但在這次實驗後,已經沒這麼擔心了:「我還是有自己的敘事(能力)。」他知道這樣的核心能力,AI無法輕易取代。
「你如果先接觸,就不需要懼怕。」陳威志說。
核稿編輯:吳中傑
責任編輯:倪旻勤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