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富綢新思路1/這家紡織老廠連13年發股利 董座不怕碳+數位焦慮「AI部署像給工廠吃維他命」
[周刊王CTWANT] 紡織行業經營持續面臨挑戰,近年有的轉型房地產活化資產,有的借殼賣出,甚至鬧經營權紛爭,而50年前從大稻埕起家的台灣富綢(1454)一連發13年股利,在去年庫存陰霾中持續發出0.25元現金股利,相較無法獲利的同業實屬不易,還老驥伏櫪,續推新仿毛彈性機能布料品牌ElasLana,要搶攻全球都會休閒市場。
CTWANT記者日前專訪台灣富綢董事長莊燿銘,他親訴這間股本只有13億,生產基地堅守台灣、在海外沒有設廠,去年營收18億元、年增14%,不靠業外收入堅守紡織本業,且一連13年合計發放4.26股利的亂世生存本領。
富綢創辦人是張哲生、1973年成立於大稻埕,「那時候人造纖維技術剛出來,織成的布料光亮輕薄,像富貴人家才用得起的蠶絲綢緞一般、就叫『富貴綢』公司的名字也是這麼來的。」莊燿銘告訴記者,富綢創辦人在80年代拆分事業,原在台南經營布行的父親入股,莊燿銘從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後,在1989年進公司、從業務開始歷練。
「公司用兩項產品起家,一是西裝內裡布『塔夫塔(TaffetaFabric)』,這也是富綢的英文名字;另一個是能做成傘布的『春亞紡(Pongee)」』,後來延續發展出的『緹花』令富綢成為台灣三大緹花廠之一,品質不輸日本和服」,莊燿銘表示。
台灣紡織業在70年代是出口創匯尖兵,大好光景在2000年後變調,2001年紡織品出口金額126億美元、去年僅剩88.4億美元。遇上中國扶植紡織業、東南亞發展輕工業,加上國際品牌客戶要求赴越南設廠,台灣紡織受重創出口銳減,「台灣織機在2000年有4萬台,現在不到2萬台,產量規模減少。」莊燿銘形容,存活下來的紡織業找到了第二春,就是能「讓人穿了好舒服」的機能性紡織品。
台廠如何掌握機能性紡織纖維製造技術?莊燿銘分析,關鍵在於台灣自有纖維開發能力、又與終端客戶有很好關係、且保留上中下游完整供應鏈,不只是做代工,更以策略聯盟方式緊密連結。「快時尚崛起,電商改寫紡織生態,每個人都要穿出自己樣子,商品越來越分眾,生產彈性化更重要。」他解釋,台灣最大優勢是提供一條「價值鏈」,像富綢這類中型紡織公司,有加工絲廠、織布廠能一條龍研發各式布款,可為客戶提出一系列解決方案。
此外,富綢採取客戶多元化策略,避開重壓單一客戶的風險。「每個客戶對營收貢獻5%,多元分散」,莊燿銘說,因為一半以上客戶來自日本,富綢的產品貼著市場趨勢走,從中高價位、正式服裝,走向輕薄、抑菌,近5年進一步從細丹尼及纖維材料變化下功夫。
「這趨勢在311大地震後(2011年)更明顯,之前日本上班族出門都是西裝革履,近10年來他們漸漸不繫領帶、穿著訴求輕便簡約,高機能性、仿天然纖維,針織流行告一段落,最近又開始流行起梭織。」去年由總經理接掌董座大位的莊燿銘,在匯率、疫情、物流大亂、疫後通膨原物料飛漲下,猶能一連13年發股利未間斷,去年再度發出0.25元股利。
面臨新的減碳任務,莊燿銘今年更訂下「紗、織、染整條供應鏈合起來,兩年目標減碳2萬噸」目標。「工廠將過去高耗能設備轉換成低耗能、拉高潔淨能源使用比例、使用低碳原料、生產效率更高,光是一套5台、新型日本TMT假撚機就1億5000萬元,還有機連網、AI自動排程、自動驗布、生產數據優化管理、瑕疵原因分析、提高良率等全面數位建置等,2年來累積資本支出上億元。」這一本帳,莊燿銘清楚數算。
身兼絲織公會理事長的莊燿銘更能體會,中小型紡織同業的「碳焦慮」、「數位焦慮」,「像是更換鍋爐,一套都是上千萬,未來若被要求使用綠電又需要更大投資與成本,紡織業者若屆臨退休、下一代沒意願接棒,『看不到未來』的情況下,很容易有收掉的念頭。」
對於同業的焦慮,這位紡織老將給了一個心法,「不是為科技而科技、為減碳而減碳,背後思考很重要」,莊燿銘形容,「AI部署,像給工廠吃的維他命,讓老公司循環運作更順暢。」經驗老練與老客戶關係緊密的富綢,今年6月底富綢50歲生日晚會上,還發表結合纖維的彈性與羊毛舒適感的新布料品牌ElasLana,依然保有新創公司的充沛活力。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好市多「1沒品行為」成日常!他怪教育失敗:你我恐是下個受害者
溫泉會館玩拉環!男童慘跌「手肘斷成兩截」母怒PO文 網不挺嗆:出事前家長在幹嘛
基隆女「2度棄單」罕見遭起訴!律師揪關鍵原因:她讓檢察官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