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前首席經濟學家認為美元霸權地位難保,人民幣重要性漸增

【財訊快報/陳孟朔】國際貨幣基金(IMF)前首席經濟學家暨哈佛大學教授羅格夫(Kenneth Rogoff)日前在《日經新聞》專訪時提到,美元霸權的危險之處在於美國過度自信,雖然美元目前仍舊是基礎貨幣,但難以一直保持現有的地位,美元可能比想像中更脆弱。 羅格夫提到,「尼克森衝擊」至今已經過去整整50年,這一事件直接導致美元徹底轉向浮動匯率制。目前,國際貨幣多極體系正處在過渡期內。就像英國經濟衰退後英鎊依然保持國際貨幣的地位一樣,強大的壟斷企業在失去壟斷權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即使持續提供平庸的產品也不會被淘汰,但一旦匯率市場出現重大變化,美元將難以一直保持如今的地位。

他直言,歐元已經成為歐洲的區域性貨幣,隨著時間的推移,亞洲很可能會通過人民幣完成整合,人民幣將成為亞洲的區域性貨幣,而美元則成為亞洲和歐洲之外的國際通行貨幣,中國的重要性將會不斷增加。

所謂尼克森衝擊是由美國總統尼克森在1971年採取的一連串經濟措施,以應對進口增加的通貨膨脹,其中最顯著的是工資和物價凍結,附加費,並直接國際兌換的單方面取消美元兌換成黃金。儘管尼克森的行動並未正式廢除現有的布列敦森林體系的國際金融交換,但其關鍵組成部分之一的暫停有效地使布列敦森林體係無法運作。